网络成瘾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二)
(2008-11-21 10:02:02)
标签:
网络成瘾young稳定剂心理治疗模型健康 |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
【主要特点】
一、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二、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通过网络活动可以产生兴奋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以获得一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
三、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
四、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和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
五、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比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工作关系的消退和恶化;与成瘾者其他活动的冲突,比如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成瘾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舍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六、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之后,成瘾行为会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诊断工具】1、young的病理性网络使用的诊断标准;2、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等。
【流行病学调查】
一、发生率。国外报道一般发生率为13%。国内检出率为4.3-14.2%,这些差别巨大,和使用工具等因素有关。
二、人口分布。1、多见于青少年;2、男性多于女性;3、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均比较低,多为单身、失业或半失业者(如家庭妇女、退休人员、残疾人、学生);4、网络成瘾多发在初次上网的一年内;5、聊天室和网络游戏的使用最多的网络应用;6、网络成瘾者的性格多为自恃、敏感、掩饰、孤僻、善于抽象思维、并自诉抑郁、孤独和厌倦生活,自我评价低等。网络成瘾障碍者上瘾前,常常已经患上了其他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症和焦虑症。
【病因学】
一、网络的特点。1、有限的感知体验;2、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3平等的地位;4、超越空间的界限;5、世界的延伸和浓缩;6、永久的记录;7、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8、多变的梦幻般的体验;9、黑洞体验等。
二、上网的动机。1、性的需要;2、感知体验的需要;3、成就与控制的需要;4、归属的需要;5、人际交往的需要;6、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要。
三、人格因素。具有和抑郁相关的人格特征: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导致缺乏自信,感到无用,使他们通过网络来满足心理需要。
【理论模型】1、young的ACE模型;2、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crohold阶段模型;4、生理-心理-社会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