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考试焦虑?
南平市第一医院心理咨询师
詹秀珠
南平市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
吴剑
王先生的儿子今年读高三,自从省质检考试之后,情绪一落千丈,常常一人发呆,出现了失眠、食欲明显下降,也不愿与父母说话。成绩也随之一路下降,越考越差,极度悲观。王先生一家人非常紧张,现在离高考的时间是越来越近了,这种状态如何迎接考试?进入高三以后,特别是省质检考试之后,像王先生儿子这种状况的学生骤然增多起来。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考试的压力导致的焦虑所引起:第一种是考试本身的压力,包括:考试的方式、考题的难度等,这些是大家都有的。第二种是个人对考试的反应所带来的压力,包括:对考试所认定的意义、对成绩的期待、对自己表现的评价等,这些是个性化的。
把质检考试(或某一次大考)作为预测高考成绩的指标,进而认为,此次没考好,高考时也同样会考不好;更进一步地认为,那我十二年来的努力,就毁于一旦了,我的前途就完了,我就对不起老师的培养和父母的期望,我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当赋予高考过度夸张的决定性时,这孩子能不紧张焦虑吗?有的家长甚至比孩子还紧张,更焦虑。然而,这想法其实是不合乎真实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并且极可能又反过来阻碍孩子的正常表现,使孩子不易追求到他的理想目标。
这时候,家长要怎么办呢?
首先
要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坐下来听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并且给他情感上的支持,肯定他的成绩,让孩子觉得他是被了解、接受的。当孩子心情比较轻松下来之后,再和他聊一聊他对考试的想法,一起讨论,让孩子慢慢能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代之以理性、有利的思考,如此一来,考试焦虑通常便能获得改善。在这里,或许有人要问,这样的工作并不是每位父母都做得来的,那该怎么办呢?是的,这确实是个问题,因为有些父母本身就有一些对考试的非理性想法,这种情况就应向专业的机构或人员咨询求助,同样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其次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时间,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放松心情。比如睡觉、听音乐、发呆、运动或上网聊天等等。这等于给予孩子开通了一条发泄不良情绪的途径,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最后
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好成绩。有时还难免说些过头的话(如忆苦思甜式、威逼利诱式),做些过头的事(如异乎寻常的关心、时时刻刻的紧盯),从而给孩子增加了额外的压力。所以要正确处理好孩子和自己的焦虑。做到:
1、不否认不逃避:如果否认焦虑的存在或逃避焦虑,看似焦虑被压抑下去了,但这只是暂时的不处理,其实焦虑还是存在的,等到有一天再也无法忽视,并产生身体或心理上的症状时,才被迫去面对已扩大了的问题。
2、正确心理归因:若把考试带来的不愉快归罪于考试制度、老师、环境等等,它同样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应该分析自己主观上存在的缺陷。
3、理顺因果关系:若把考试焦虑反果为因,这不但使人跳不出焦虑的深渊,反而愈陷愈深。
4、家长尊重孩子:不因孩子的某些行为或某次成绩不理想而全面否定了他的尊严与价值。无条件的接纳和肯定才是树立孩子自信心的最佳途径。
心理咨询电子信箱:xinlishikong@126.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