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是相对的
--谈洁癖
吴剑
2007-9-4
今天《闽北日报》登了我的心理咨询电话,就有人电话心理咨询,其中有位县里女同志给10多岁孩子心理咨询。
她的孩子非常注意干净,如果发现母亲接触他认为不干净的东西,就拒绝和母亲接触,而且还要反复擦洗,甚至在母亲认为不干净的地方擦洗,有时候一次事件发生,影响很长时间。孩子还有性格内向,封闭孤癖,不好交往。
当然看起来孩子的问题是强迫症,但是这些心理学诊断需要当面进行,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甚至还需要进行心理学检查,才能够确定,因为这是个谨慎的过程。
人类甚至包括动物都有清洁的行为习惯,这是很正常的,也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据说,人类寿命的大幅度延长,主要功劳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医学的进步功劳是次要的。人类发明了火,吃的东西干净许多。英国人评价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就是抽水马桶,这样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神经症的发展历史,就是文明的发展历史。文明的核心是压抑,神经症的原因也是压抑。因为,许多人性的东西,是压抑不了的,它总会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包括神经症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人类对此感到陌生和焦虑,神经反映就会加强,神经症就形成了。
清洁可以看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但是这样的文明,是需要一个合适程度的,这样的干净也需要适当。日本人是有民族洁癖的,有的女人为了讲干净,甚至吃药使自己的大便不臭了,这些有点过。中国人是个和谐性格的民族,“眼不见,心不烦”,“眼不见为净”,这些文化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因为所谓干净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一是按照清洁的说法,真空才是干净的,因为那里什么都没有,但是从哲学意义上认为,那里仍然不干净,因为真空里有个“无”。二是干净是相对的,是个价值判断,凡是我们需要的,就是干净,不需要的就是不干净,水是干净的,如果我们需要洗衣服,那么肥皂水就是干净的,如果我们不洗衣服,肥皂水就是不干净的。三是干净还有个程度区别,就象手术室的尘流设备,那已经很干净了,我们许多清洁癖的人喜欢洗手,但是却不知道水干净吗,他们也许是满足心理需要而已。清洁癖,差不多是追求绝对的东西,完美主义态度,不能够适可而止,接受悦纳。
令人想不到的是,那些清洁癖病人,他们追求的清洁也是注重局部,或者一部分,其他整体或者另外的一部分却很脏。我看过一位病人,手是很干净,碰到什么都要使劲洗一番,但是房间里是乱七八糟的,地面上比我很脏。因此,清洁癖病人关注的是不恰当的干净,至于关注什么内容,有性格及生活事件有关系。
追求清洁是人类的理想,但是永远不能够实现的。如果我们以此为行动指导,那就给我们自己造了一个永远不能够实现的目标,陷入深深痛苦中。我们人类的行为差不多应该都有意义,如果我们大量的生命时间,浪费在那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那是种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