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时空
心理时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2,192
  • 关注人气:48,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儿童智力测验(三)

(2006-06-30 13:17:01)
分类: 医院管理、发表文章

控制使用智测

    外人看来智测确实有神秘面纱,所以所谓“智测”才滥用。的确儿童智测使用都必须注意若干事项,不象一本书或一件衣服随便买卖和使用,使之不应有的扩散。

   首先就应是控制使用。不能因感兴趣,想试试随便进行智力。智测的滥用或对智测的错误解释是会使智测无效或伤害人。因此必须象使用精密的科学仪器一样合乎规矩地使用。措施就是保证测验是由合格的专业人员使用,防止一般群众熟悉测验内容,导致测验失效。

   合格的智力测验者须经过严格的心理测验学的训练,具备普通心理学和心理测验学知识,在美国甚至需要心理学硕士进行。

   选择好智测工具,而必须按心理测验学的要求考虑。按标准化的方法步骤、一致的指导语言测验,准确的评分,使不同的测验者在不同的地点测验的分数是可比的。

   测验结果的解释这和测验者的经验、心理测验学知识、素养有关系。解释必须对所做的智测熟悉,对被测者的文化程度、健康情况、是否接触过测验也有了解。好必须结合测验的具体情况,是否有干扰、情绪变化、有健康问题等。同一分数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因此可以有不同解释。

   对智测的内容还需保护。如果一个人记住了色盲测验的正确反应是什么,那么这个测验就不能测量他的颜色知觉,测验对他就完全失效,甚至可能危害本人甚至社会。对智测内容的保护不意味着不需要对被试验、专业人员、一般公众公开介绍测验知识,介绍知识的目的是破除对智测的神秘感,介绍智测是一般技术仪器和特点,使被试验熟悉测验手续,消除和减少他们对测验的焦虑,把被试结果适当反馈给被试。但对测验的具体内容必须保护,以免使为智测工具艰苦劳动付诸东流。

   智测不可作为游戏活动,甚至是纯粹的商业行为。智测必须最大可能限制使用范围,这一点是智测能否抵抗市场经济的冲击,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令专家担心。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滥用智测。专业人员对测验盲目迷信,夸大测验功能,认为测验完美无缺,仅满足于对测验结果的分析,忽视其他信息,导致滥用智测。有商业头脑的人把智测作为生财之道,为了金钱滥用智测如同常规。滥用的家长不管怎样就要进行智测,就和有的孕妇不假思索就剖腹产一样是缺乏理智的行为,反复智测,熟悉程度增加,IQ也是虚高信息。

必须公正使用智力测验,这个问题在国外的争论早就异常激烈,因为在那里,智测广泛用于学校,军队以及企业和商业的录用招聘工作中。智力测验的结果为大众所接受的必要条件便是其公正性,做弊会使社会抛弃这一科学工具。

               测验是如何实施的

    测验的原理就在测验情景观察的智力水平是他一般水平的反应,测验情景的任何影响都构成误差,降低测验效度。

   因此必须注意,智测必须预先充分的准备。熟悉掌握测验的具体实施手续。儿童智测培训需要时间,我国一般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测验专业委员会有资格举办一周到一年的训练。。所以智测要严格按照标准化手续实施,直到最小的细节。在解释结果时把测验条件考虑进去。

   在智测中还需要良好的协调关系,努力使被试验对测验有兴趣,取得合作,保证他能够按指导语进行。特别是对儿童智测,要考虑儿童对生人害羞心理,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以友好、愉快、放松的自然态度可以等待儿童的信任。对害羞胆小的孩子不能操之过急。测验要象玩游戏一样呈现给孩子,要灵活进行。大点孩子通过竞赛精神可激发他们做好智测。在学校智测中每个测验暗含暴露某人的弱点的威胁,不能完成就丢面子,因此开始就应该说清楚,没有人能够正确答出这些所有的题目。

   鼓励被试努力完成智测,表现实际水平,但不可给被试提示、暗示或其他帮助。

使用测验的道德准则

测验的主要部分不应当在报纸、杂志或通俗书籍上发表,不论是为了描述测验用或者为了用作为自我评估,都是不允许的。这样的自我评估不但会引起明显错误致使结果几乎毫无价值,还可能在心理上使评估者受到伤害。

现在大家非常重视隐私权。我们这个时代就有性别歧视、基因歧视和智力歧视等。智测可以暴露一个人在技能、知识上的某种不足,而在并不是被试者愿意暴露。智测者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决不能把它作为谈话的资料传播,在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教育性或研究性的智测,也应注意道德问题。保护隐私关键在征得同意,询问的内容必须和测试有关的,无关的不必询问。儿童智测征得监护人同意,这是尊重人权的原则问题。

对测试结果不能象花钱买化验单一样机械传达,而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对结果加以解释说明,再向被试者或父母介绍。必须说明儿童智测说明问题的限度,智测的结果不是孤零零的数字,而是描述性的成绩水平,如中等或者优秀,防止对智力水平的误解。同样的结果分数,对不同背景的人,意义不同。报告结果时,要考虑各种因素,还应预见到他对结果的情绪反应。一个不好的儿童智测结果会使儿童的母亲很难冷静接受事实,所以应该用温暖的关切态度,告诉他这个事实的意义,和建议一些促进智力发展的方法,这才是负责的态度。当告诉被试本人测试结果也一样,一个儿童知道自己优点或者缺点,很容易出现情绪反应,因此要对这些情绪反应进行即时的心理咨询。如一个孩子知道自己非常聪明,他可能变得懒散,不合作和难以管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