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测者的态度
一个孩子和家长一旦知道自己IQ,也即知道自己的未来,这是个非常事件,就和知道自己的寿命长短一样。
事实就事实,因为它本身就存在,关键是人的态度。必须确认智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果是不真实的结果,那就会浪费自己的表情,如果是真实的,就应该面对现实,勇敢接受,尤其是智力落后。对智商的结果还需要准确理解,那些为长,那些为短,好因材施教。测验一定要和治疗或教育结合,测验不应只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根据孩子的不同的智力水平提出不同的处理措施。
智商高固然好,但不能因为孩子的智商高就沾沾自喜,智商高仅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有良好的结果必须努力。早期教育不是培养神童,而是天才,天才是在某项目事业有突出贡献者,神童是在童年期的智力超常者。如而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使孩子达不到而失败。智商高还不等于非智力因素优秀,美国一项著名的50年跟踪调查,发现成功者的智商是一般或一般以上,并不是特别高,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非常优秀,主要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也就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历史上有不少就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智商一般,就是一个平常人,就用平常心对它,摆正自己的位置。智测仅是孩子的综合智力,而不是特殊能力,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特殊能力,扬长避短,有所为所不为,有所成就。
同样也不能因为孩子的智商低而放弃教育培养,认为孩子一无是处。智力落后是个社会、医学、教育和心理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人口质量。不用贬义词如“低能儿、傻子”,而用“弱智”。智力落后是“在成长期间,一般智能低于常态者,并有社会适应不良的表现”。病因有许多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不同时期的病因。如果是近亲结婚,那么就是无知的悲剧。
美国智力落后分级
水平
|
百分数
|
IQ范围(韦氏)
|
轻度(可教育的)
|
2.14
|
69-55
|
中度(可训练的)
|
0.13
|
54-40
|
重度(需监护的)
|
0.003
|
39-25
|
极重度(靠别人生活)
|
0.0003
|
24以下
|
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措施,提出适当的目标,发挥他的最大作用,努力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特殊教育学校是较多的选择。有的方面是可变的,有的是不可变的,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智力落后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但是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处理。
人类的命运就在想方设法预测自己的未来,但是对一个宿命论者可能就是悲剧,对乐观者就是喜剧,如果使悲剧变成为喜剧,就是要了解真实的自我,提出适当的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它本应有的价值。这个基础和前提就是建立在真实科学0信息,如果前提是假,那么悲剧更悲,喜剧也悲,儿童智力测验也如此。
发表在:《家庭医生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