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
不妨多说几句
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吴剑353000
2005-3-27
我们医院的过去是老院长,是个名老中医,他是子女也有小成就,曾经告诉我他父亲的行医风格,其中一个细节我的记忆深刻,就是老院长查房比什么人都慢,每次都是坐在病人的床上(也不讲究,病人很感亲切,现在的病人和医生的距离很远,现代化有点不人性化),一说就是半天,从检查到药品,从治疗到护理,从病人和家人,从现在都过去,从饮食到气候,什么都和病人说,病人也把他作为神仙医生。恐怕我们现在的医生基本上是做不到了。
我前些时间给某科室讲营销的课,说到一点,主任后来给年轻医生反复强调了,就是在和病人做治疗时,医生不要成为哑巴,应该尽可能和病人多说几句,什么检查的目的意义了,现在的治疗时的感觉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原理了等等。
大部分病人的医学知识非常有限,现代的设备和治疗手段有的甚至连医生都不大明白。人类最大的恐惧来自无知,为了克服这样的恐惧,人类对各种的知识非常渴望,同样病人在涉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的大事上,也是渴望医生能够说点什么,这样满足病人心理需要的知识提供,会给病人满意的感觉。
医生把丰富的医学知识介绍给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说明,除了特别事情外,一般都可以说。这样的医患充分沟通,建立了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也表明了医生的自信心,这样的治疗关系的建立,是一切治疗的前提。
有是特殊治疗或者护理操作,因为这样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适当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的气氛中完成了治疗,病人感到医生的水平是高。同时医生能够提前告诉病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反映,病人有了心理准备,病人的不好反映的程度也大幅度下降,就是出现问题,病人也能够得到理解,因为医生说过了。
所以心理医生都认为语言句是药品,其实每个医生都应该明白,语言就是最好的药品。广告是种营销手段,其实更要明白,医生的每句话也有营销的作用。哪个病人不来反复找他信任的医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