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院管理、发表文章 |
看到许多医院创造零投诉活动,我有点疑问,不知道是现实目标?还是未来理想?值得医院管理者去认真思考。
没有缺陷的服务是不存在的,医院也同样,除了堵住病人的嘴巴。而投诉则是很正常的。因为医院提供的服务产品有很多,服务流程很复杂,员工的服务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员工每个时间的心态也是不一样的,病人更是高度复杂的消费人群,其影响服务投诉的因素实在是多。最后说,服务的满意判断本身就是过程的体验,满意没有客观的标准,服务的实质就是花钱买感觉。所以才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广告词的说法。因此,零投诉仅仅是个理想,不是现实目标。如果是不能实现的目标,就非常不现实,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零投诉可能是源于对投诉的认识误区,认为病人投诉是坏事,影响恶劣。事实上,病人零投诉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反而在背后预示着病人的不断流失。因为病人除非对医院的服务非常不满,才会主动投诉。更多的情况是病人觉得不满意,就会失去对这个医院的兴趣,进而转移到其他的医院,寻求满足需求的服务。零投诉,实际上是隔断了医院和病人之间的联系,医院管理者越来越不清楚病人的需求,病人也越来越不信任医院的服务,最终对医院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才是最可悲的。投诉不出门,满意带回家,我们的医院树立这样的理念,就一定要通畅投诉渠道,第一时间有效解决投诉,千万不能让病人把抱怨带走,这样会带走医院的根本利益。
员工是最重要的
以人为本,是个好的理念。医院管理者在落实中身体力行,首先要把员工作为人,作为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人;作为有潜力、同时也是有限的人。传统管理,一般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领导层都是各自分工,都很重要,狠抓一头,到下面科主任和专家就感到压力巨大:质量管理,经济指标,安全意识,法律学习,社会义诊,病房门诊,手术查房,病历教学,科研论文,会议培训等等,一切一切都需要承担,都有考核,都很重要,但是可别忘了,员工才是最重要的。
心理学认为,人是不同的,人又是有限的。我们常常痛心地听说不少中年技术骨干过劳而英年早逝,我们也常常沉重地听专家说:太疲劳了,手术了一整天,晚上还要去学习,写心得体会,不知道什么时间能够休息。这对医院不利,对专家,对病人也是危险的,许多医疗事故就是源自疲劳。据说有的医院手术前要给专家测量疲劳指数,但这还不够,还应拿出给专家缓和压力的方法。
休息是对付疲劳最好的方法,沟通是对付压力最有效的途径。专家是医院的宝贵资源,需要开发,更需要爱护。合理地工作安排,适当把他们从琐事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入到关键工作岗位、关键工作时间上去,是最理性、最高效的管理方式。现在的医生不好做是大家的共感,专家们自身也应该保护自己,一张一弛乃道,自己不会休息,不仅是对自己的伤害,也是对医院,对病人更大的伤害。医院管理者应该在实施医院发展战略的时候,充分珍惜民力。同时应该清楚告诉专家们,要勇敢地说不,拒绝形式主义的会议、活动、学习,一心一意把病人治疗好,就是最大的政治。
管闲事的不怕多
老潘是院委会成员,他不懂医,但很忠诚。他有时会有越轨管理行为。他的那种精神让人服,但也让人捏把汗。越轨管理其实就是一些人常说的多管闲事。现今,在医院管理方面,越轨管理的人不是多而是太少了。
一家医院的领导集体或者领导班子,其知识结构应该是多背景的,性格应该是互补的,管理风格应该是多样的。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如果连管理基本原理都不知道,都不遵守,就不应该奢谈什么专业管理了。老潘曾参观过一家民营医院,并对他们的管理大加赞扬,但是他不明白,有着300多张床位的医院的院长,竟然只有小学二年级的“学历”,但这是事实。
意见高度一致的决策是领导决策中最危险的情况。许多医院主要领导不喜欢不同声音,会议没有争论,一团和气,会下却乱讲。这样的领导班子中就缺少像老潘这样的人。领导班子需要具有“鲶鱼效应”的人,习惯思维往往制约着医院管理创新,而一定的越轨管理,恰恰是创新管理的开始,是求异思维的开始。
至于怎么样越轨管理,老潘也有自己的原则:大事不可越轨管理,小事可以越轨管理,对人不可越轨管理,对事可以越轨管理。因为医院领导是有分工协作的,过分越轨管理,就没有分工的必要,这就乱套了。当然分工协作之间,可能有交叉,或者有空隙,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定程度的越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