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境外债重组取得进展
(2025-11-07 12:46:45)碧桂园境外债重组取得进展
一
11月6日,碧桂园发布公告,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在债权人会议上顺利通过。其中,组别一(银团贷款组别)赞成票为83.71%,组别二(美元债及其他债权)赞成票为96.03%。
此次纳入境外债重组范围的债务规模合计约17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70亿元。
在此之前,碧桂园的境内债重组也有新进展。9月29日,8笔境内债券重组方案经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涉及本金合计约133.32亿元。
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楼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债权人的预期也发生了改变。
接受亏损现实,让碧桂园放下短期债务重压,转入正常经营,符合各方面的利益。
根据统计,2025年1-10月,碧桂园累计权益合同销售额为279.6亿元,同比下滑31.30%。碧桂园已经不再是龙头房企。
尽管碧桂园在2025年“重回”世界500强,但谁都知道,碧桂园的状况只是“求生存。”
保住碧桂园,就是保住了各方面的利益。
二
这一周,AI和机器人领域风起云涌。
在2025小鹏科技日活动上,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该机器人拥有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等,将于2026年底量产。
发布会上,IRON走着猫步出场,高度拟人的身形和姿态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网上甚至有人说:“里面装了一个真人”。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对机器人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汽车在全球是10万亿美元的市场,一年生产9000万台车;而机器人则是20万亿美元的市场。当然它不会这么快(实现),可能需要10-20年的时间,届时可能会有2亿台甚至更多的人形机器人。”
何小鹏没有马斯克那么激进。马斯克预测未来全球将有300亿-500亿台人形机器人,是人类的3-5倍,每个行业都将被机器人服务覆盖,包括医疗、制造、家务等 。
特斯拉Optimus计划2035年年产5000万-1亿台,单台成本控制在2万美元以内 。
对未来蓬勃发展的预期,催生了2025年的AI和人工智能热。
资本市场上,科技股已经大多处于峰值。“AI泡沫论”引发了不少人的警惕。
日前,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在一场活动中表示,公司正在寻求构建由银行、私募基金、以及联邦政府“兜底”或“担保”组成的生态体系,以帮助公司为其巨额芯片投资提供融资支持。
这番话中,用了“兜底”这个词。
意思非常明白,虽然前景光明,但AI公司短期仍然难赚钱,需要资金扶持,需要“兜底”。
OpenAI高管的这番话,引发了近日美股中的科技股的大幅波动。
投资机器人,投资AI和人工智能,就是赌一个未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