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出售冰雪业务
(2025-09-02 09:19:45)万科出售冰雪业务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8月26日,香港中旅与万科签署协议,全面接收万科的冰雪业务。
香港中旅这次收购,是轻重并举,重资产收购吉林松花湖国际度假区,轻资产收购北京万冰雪体育有限公司的75%股权。万冰雪公司,是负责运营管理万科的山地和滑雪度假品牌的轻资产平台。
本次交易里包括了6个室外滑雪度假区(滑雪场):吉林松花湖度假区、北京石京龙滑雪场、北京西山滑雪场、内蒙古呼和浩特马鬃山雪场、河北承德金山岭滑雪场、山西朔州广武滑雪场;1个室内滑雪场:内蒙古包头奥运冰雪中心室内滑雪场;11家滑雪学校,分布在吉林、内蒙古、北京、河南、浙江、河北等地。
至此,万科从2011年开始投入的冰雪业务宣布结束。
1、 万科出清冰雪业务,是基于自身的战略考虑。
增强流动性,是万科当前的迫切任务。
本次和香港中旅的交易,交易金额没有披露。但从万科2011年开始投资吉林松花湖度假区算起,万科总体难免亏损。
根据万科披露的数据,2018年冰雪业务亏30亿,2019年亏50亿,2020年疫情年份亏80亿。2022-2024年,万科冰雪业务实现业务收入分别为2.8亿、2.8亿、3.1亿元。
从数据上看,万科要实现冰雪业务盈利,确实不容易。
2、万科当年为什么要做冰雪业务?
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当年,万科把企业定义为“城市运营商”,试图大力发展长期可持续经营业务。包括长租公寓、冰雪业务等,都进入了管理层视野。
第二,时代背景,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国家提出“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冰雪产业年增速超过30%,令投资者兴奋。
连万科的高层都感叹:“万科遇上了行业千载难逢的机遇”。
然而,政策支持是一回事,行业是否起飞,企业能否赚钱又是另一回事。长租公寓如此,冰雪业务也是如此。
当房地产主业赚钱的时候,这些副业的盈亏并不怎么引人关注。
但房地产下行,流动性紧张的时候,冰雪业务就被万科列为“低效资产”了。
3、“以地养雪”的模式难以持续。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目前国内大部分雪场仍处于亏损状态,除了基础的养护运维,还需要考虑季节性因素。大多数开发商都是在赚雪道之外的钱。”
2016-2017年,万科松花湖项目雪季营收1.1亿元,度假区地产销售超过3亿元。地产反哺的模式,在过去是通用模式。
但2025年,这一切都缺乏了可持续性。
4、香港中旅收购万科冰雪业务,是个双赢交易。
万科甩掉了包袱,还获得了流动性,可更专注于主营业务。
香港中旅则拓宽了业务范围。毕竟,万科拥有的冰雪资源,是非常有价值的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中旅近期的业绩堪忧。2025年上半年,香港中旅实现收入19.74亿港元,同比下降7.6%;期间亏损7476万港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接盘手压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