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卓文:如不调控,广州楼价现已超2万元/平方米

(2017-01-06 09:31:32)
标签:

房产

赵卓文:如不调控,广州楼价现已超2万元/平方米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6年12月28日        版次:GS10    作者:何羽

赵卓文:如不调控,广州楼价现已超2万元/平方米

 

    人物档案

    国内著名房地产市场研究专家、策划专家和专栏作家,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理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专家委员。

    十余本著作,500多篇论文,足以体现赵卓文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研究之深和透。

    从业20多年来,他主持国内超过20个城市和地区、300多个房地产项目的研究、策划、营销和开发工作,丰富的实战经验让他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对于2016年上演的土拍大戏,赵卓文毫不吃惊,他反而觉得开发商在广州拿地已很理性;明年,广州无论是地价还是房价,都将呈现不错的态势。

    开发商的盈利水平呈下降趋势

    “目前已进入存量用地发展阶段,事实上,开发商在广州拿地还算理性。”对于前几个月上演的广州土拍大戏,赵卓文如是评价。

    2016年广州土地成交价格远远超出了业界预期。面粉比面包贵,已经不是个案,成为普遍现象。开发商之所以高价抢地,赵卓文称,这是因为看好广州土地的潜力和房价的空间。

    他说,从广州的基准地价看,2015年一类住宅用地基准地价比2012年上升1 .5倍,最高为23696元/平方米,预计2018年的基准地价对比2015年涨幅会收窄。

    多年来,广州“高地价”不败,然而,开发商的成本不断上升,盈利水平却呈下降趋势。据统计,中国A股上市房企2013年净利润为13 .38%,20 14年为1 .8 %,2 5年是9 .32%,2016年下降到9%以下。“通过竞拍拿地,是开发商无奈的选择。包括一些大型上市企业,在广州的土地储备都呈枯竭状态。”赵卓文如是说。

    “如不调控,楼价现在已超2万元/平方米”

    “广州房地产下一步将是提升质量的阶段。2017年的成交量将较2016年有所回调,成交均价将在1.8万-2万元/平方米之间。”谈到广州房价,赵卓文表示,如无今年十一的调控政策,广州楼价现在已超2万元/平方米,现在广州房价在1 .6万- .8万元/平方米之间徘徊,这已经是政府调控的结果。

    赵卓文分析,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房价之所以便宜,主要是三个因素起作用:一是市场比较多元化;二是较早实施限购;三是投资氛围较淡,自住购房占总成交的70 %。“如果问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有什么特点的话,我的答案是新鲜、生猛。”

    赵卓文预计,“广州房地产正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四大特征: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日渐稀缺;人口和产业不断集聚,房地产需求持续旺盛;房地产价值重构,中心区价格坚挺,周边热点地区价格补涨;市场分化和物业分化。”他认为,广州楼市至少还有10年以上的发展期。

    看好南沙、新黄埔

    不过,赵卓文也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20 17年楼市的发展方向,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未来政府将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抵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可以预期,明年广州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行为将受到限制。从严的限购政策将持续,抑制“炒楼”的金融、财税政策将收紧。

    具体到广州各大区域、板块以及物业形态的发展态势,赵卓文认为广州中心城区的住宅类物业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地铁沿线物业也将迎来发展契机;写字楼物业和商业物业则处于微妙的变化期,风险和机会共存。

    在限购的大背景下,不限购的公寓近年来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对此,赵卓文认为公寓物业具有长线潜力,“广州公寓市场空间还很广阔”。另外,他还看好热点地区如南沙自贸区、新黄埔区的发展,因为这些区域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呈现出产城联动的优势。

    他对消费者提出了四点建议:未来5年守住广州中心区物业;最贵的就是最便宜的;关注“潜力股”区域;转变投资观念。

    采写:南都记者何羽

    精彩语录

    如果问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有什么特点的话,我的答案是新鲜、生猛。

    广州房地产下一步将是提升质量的阶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