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土地盛宴的背后
(2016-11-24 17:29:50)广州土地盛宴的背后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6年11月的第四周,注定要写进广州房地产的历史。
周二(11月22日)9块土地卖出205亿元。周五(11月25日)又将有8幅土地上市交易。这将是广州历史上卖地收入最高的一周。
南沙、番禺、广钢、广纸、白云新城、黄埔,多个区域的土地成交单价均创新高。广州的地价、房价将由于这一周的拍卖结果,而重新估值。
一、
珠三角地区的地价、房价在过去15年,一直呈强劲上升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后,地价上升速度加快,2006-2016年十年间,珠三角9市经营性用地平均年上涨幅度接近20%。
广州的地价在2010年亚运后,进入快速上升通道。2015年广州的住宅基准地价,就比2012年的住宅基准地价平均上升86%。
事实上,广州房地产开发用地已经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未来只能寻求从“有限的空间谋求发展”。
北京、上海近年来,每年地出让金接近2000亿元,广州土地出让金仅维持在800亿左右的规模。
房地产开发起步早,长期“低地价、低房价、平民化消费”的开发模式,让广州房地产走过了30多年平稳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低效消耗了大量土地资源。
广州可开发土地资源渐趋紧缺。当前已进入钱多地少,狼多肉少阶段。
广州的地价由多种因素作用而成。综合分析,地价上升趋势在未来5年都难以改变。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近年来,广州中心区土地出让的样本并不多,土地价格并未完全“显性化”。
事实上,广州隐性土地价格的上升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例如,广州珠江新城区域,虽然近二年没有土地成交案例,但如按当前的楼价、容积率等指标测算,珠江新城住宅类地价已经达到5-8万元/平方米。
广州白云新地住宅类用地卖出4.5万元/平方米,也是“隐性地价”显性化的表现。成交的地价水平也在市场预期的合理范围之内。
二、
2016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三四线城市楼市大多疲软,一线城市楼市却持续升温。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控制特大城市发展规模,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措施落实到位。与此同时,中心城市的产业不断集聚,人口不断增加,住房需求仍不断扩大。供需矛盾突显。
如何解决中心城市突出的住房需求?目前,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深圳,都还没有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015年珠三角地区增加的常住人口,92%都到了深圳、广州。深圳依靠大量的宅基地建成的“小产权房”和违章建筑,暂时安置了深圳三分之二的常住人口。这也注定了未来的“城市更新”也将是高成本的运作。深圳房地产已经丧失了增长的空间。
广州的房地产一直是多层次、多元的结构。广州中心区土地资源紧缺,住宅需求旺盛,困局已成。并非一招半式就可破解。
广州完全有能力、有空间,去拓展新的居住组团和建设新市镇,从而缓解住房需求的矛盾。
三、
广州房地产一直被“均价”所惑。
2016年10月住宅成交均价,北京34150元/平方米,广州为17067元/平方米,上海为30134元/平方米,深圳为55611元/平方米。广州与其他一线城市的住宅“均价”,差距十分明显。
事实上,一个大广州,四个分化的市场。广州的中心城区,是一个典型的一线城市的市场。广州的南沙,是一个特别的“自贸区+新兴产业+政府巨大基础设施投入”带动的房地产市场。广州的增城、从化,属于“外围市场”,类似于广州周边的中小城市。广州的黄埔和花都,属于“新兴市场”。
2016年的广州城市的区域地价,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令广州地价、房价进一步扁平化。
轨道交通建设、政府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新发展,无不令地价发生“重构”。
2016-2020年,未来5年都将是广州地价、房价持续上升和物业价值重构的时期。
中心区地价、房价坚挺和城市周边新兴区域地价、房价补涨,将是未来广州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特征。
四、
2016年,中国房地产已经进入“金融资本”时代。各路资本不断入侵房地产行业。理工科思维已不能解释房地产的现在,更预测不到未来。
广州房地产市场将迎来“偏紧”的政策面。“限购”政策仍将从紧,并会持续较长时间。大量的投资型需求,将被“驱赶”到非住宅类物业,或转移到广州周边的城市(佛山、清远等)。
历史学家说,“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蓦然回首之间,我们发现,2016年的广州地价、房价,也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