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股价的背后:房地产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科复牌以来,股价从最高的24.43元跌至18元以下,跌幅已逾25%。目前的股价是高是低,众说纷纭。然而,万科A股目前的PE接近60,明显缺乏投资价值。
万科股价的表现已成为中国房地产股的重要标尺。万科在经营上面临的问题,也是众多开发商共同的问题。
1、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盈利水平持续下降。
2015年房企销售面积前十位企业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例为11.31%,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房企的盈利水平在持续下降。2009年A股上市房企平均净利率为15.289%,2012年降至13.57%,2014年为11.55%,2015年跌至9.2%。
微利化经营已成为房地产企业经营的现实目标。
2、地价显性化,高地价拉高总成本,开发商“土地升值”收益变窄。
2009年以后,一线城市土地价格不断提升,住宅楼面地价增长明显。以广州土地市场为例,广州2013年成交地块中居住用地楼面地价最高达34600元/平方米,地价整体呈上升趋势。地价占房价比例逐渐提高,占比超60%的项目不断增多,甚至达到70%,进一步压缩开发商利润,开发商赚钱越来越难。
统计分析广州市2013-2015年招拍挂出让住宅用地中在售项目成本,地价占成本比例由2013年的36%升至2015年的47%。2014年住宅用地平均楼面地价达到14022元/平方米,再加上大面积配建的建设成本,经测算.开发商项目平均成本高达31763元/平方米。
3、从“地王不败”到“地王”亏损。
2016年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面粉贵过面包”的“地王”地块比比皆是,众多“地王”楼面地价超过当前周边楼价。按照经验测算,3年后“地王”周边楼价要翻一番开发商才有利可图,或者通过高投入等手段提升物业价值,打造豪宅。
开发商资金实力再强,在一线城市的地王争夺中,要实现项目盈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房地产项目盈利主要有四个来源:(1)土地价值转移(占开发利润的60-70%);(2)管理报酬(10-15%);(3)风险报酬(10-15%);(4)垄断收益和品牌收益(5-10%)。
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城市地价未被充分认识,土地价格在2009年以后才逐步显性化。开发商的利润60%-70%来自于土地的价值转移。
随着一线城市和部分重点二线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稀缺,近年土地价格暴涨。开发商的利润水平持续下降,在所难免。
常规、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难以形成持续增长的空间。只有寻找新风口,才能获得高回报。从这一点看,大型开发商转型发展,难以避免。
万科寻求与深圳地铁重组合作,探索“轨道+地产”的发展模式,确实是其转型的一个不错的方向和选择。
然而,面临万科复杂的股权斗争,面临“轨道”和“地产”的不同模式,要走出这一步,也殊为不易。
在盈利水平预期不断下降的背景下,万科的股价恐怕还要继续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