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停车费大涨,运作机制有待反思
(2014-03-11 16:13:21)
标签:
资金流向住宅政府管理停车位车位房产 |
广州停车费大涨,运作机制有待反思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
广州停车场收费大涨已成定局。
据媒体报道,广州市物价局报送市政府的《广州市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中,预期收费的涨幅相当惊人。两套涨价方案中,方案一是“商业停车场最高涨幅60%”,“住宅涨幅最高300%”;方案二是“商业停车场最高涨幅100%”,“住宅不涨”。
如果按照涨价方案执行,调整后的商业停车场,白天每小时16元,24小时限价128元。路边咪表车位,每15分钟4.5元/辆,24小时限价144元。住宅室内停车费为每15分钟1.5元,12小时限价18元。
广州未来的停车费,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与香港中心区的停车费标准不相上下了。
1、上调停车费,就能促使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有效实现城市治堵?对这一点,相信没有几个人会赞同。
广州目前汽车保有量突破250万辆。《广州交通发展白皮书》披露,广州中心区道路最多能容纳100万辆车通行,十区道路能容纳165万辆车出行。广州汽车保有量从2007年至今,翻了一番,虽然2013年开始“限牌”,但每年12万辆的增幅依然惊人。广州作为开放的省会城市,也不太可能在交通管制上实行“限外”。
涨价很容易,但涨价后的结果值得认真研究。
城市生活成本进一步提升,治堵效果难有充分体现,最终会迫使更多人“逃离广州”。
2、停车费应由市场机制来决定。
广州停车费是便宜,还是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广州的停车费是政府管理的结果。如果全部由市场机制来决定,现在广州的停车费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十年前,广州的汽车保有量只有50万辆,不到现在的五分之一。当时广州停车费已经在高位,中心区很多住宅区地下停车场的月保费已超过1000元。本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促使发展商和社会力量去建更多的停车位。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抵制汽车保有量超常规的增长。
然而,10年前的一个“限价”,让广州的停车位建设热情大减。累计中心区停车位缺口超50万个。广州停车问题,已经积重难返。
10年前的“限价”,已经被证明是有问题的。
今天的“提价”,是否“拨乱反正”,是否就是正确的?谁也不敢保证。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即使是“提价”后的广州停车费,依然不是完全由市场机制来决定的停车费。
3、停车费提价后的收益,应有安排与用途处理。
停车费大幅提价,本不应该是问题。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也不应该由政府管制着,十年不变。
公众现在要问的是:涨价后的停车费,该去哪里?是不是让车位拥有者变成“食利一族”?是不是该有一部分资金流向交通疏导与冶堵的公共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