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广州“天价地”现象透析之二:“天价地”与“天价楼”的关系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天价”地甫一出现,广州媒体就炸开了锅。仿佛“地”卖出了天价,楼价必涨,广州楼市问题严重了。连政府官员也按捺不住,出来澄清,出来说明,反而有“越说越说不清”的嫌疑。
广州楼市真的“病”了吗?广州楼市真的就不正常了吗?
2004年广州住宅平均价格3880元/平方米正常?还是2007年的“万元房”正常?现在似乎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
无疑地,楼价上涨了,生活成本上升,民众的幸福程度下降。“天价地”当然是千夫所指。
但一个市场永远都供应廉价的午餐,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除非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及足够的土地储备。广州政府不缺财力,少建一条地铁,即可把广州中低收入的住房问题全部“搞掂”。问题在于这个政府缺乏足够的土地储备。
一天卖地卖出9千亿,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反而给自己上了一道难题。土地是政府的“银行”,“卖地赚钱”天经地义。香港政府年度收入的很大一部份也是“卖地收入”。问题是“无房户”、“缺房户”,甚至是“潜在无房户”的声音也实在是太大了,尽管他们的人数可能并不多。
这样看来,政府试图去避免“天价地”、“天价楼”,那是愚蠢的,那是与“钱”有仇,与“自己的收入”有仇。
政府有抑制“天价地”的根本动机吗?
政府有抑制“天价地”的需要吗?
答案是否定的。
既然,广州楼市(商品房)已经是“有钱”人的游戏。在将来,还可能是“极少数”有钱人,与部份“外地人”所把持的楼市。
那么,最好的方法是:“天价”就让他“天价”去。商品房部份的发展,允许其完全市场化。“天价地”也好,“天价楼”也好,卖3万元/平方米也好,将来卖10万元/平方米也好,允许富人们与发展商“折腾”去。
政府要做的工作,就应该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的发展计划和往后5年的计划,可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果政府一年能供应2万套以上的保障性住房,广州楼市当趋于平静。
广州楼市“两极分化”是必然走势。
现在的问题是:“两极分化”还不够,政府、发展商与民众经常模糊了各自的角色与定位。
“天价地”催生“两极分化”,迫使政府再也不能“无为而治”,否则会出大问题。尤其是在广州这样一个有浓厚“重视民生”传统的城市。
“天价地”表现出了发展商的贪婪和欲壑难填。过度的商业行为极有可能招致政府的限制。发展商也该“收收手”了。
“天价地”表现出了民众的焦虑。其实,对一般工薪阶层而言,是该对商品房说“bye-bye”的时候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市场经济的残酷性在2007年的广州楼市开始逐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