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广州
赵卓文(广州市同创卓越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多哈亚运会结束了,亚运开始进入广州时间。
还有4年,广州房地产远远没有被亚运激动的感觉。与北京人对奥运的热情和期待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亚运的影响力正在下降。以韩国为例,金牌运动员只奖励1000美元。这与奥运金牌的价差也实在是太大了。中国的企业在多哈也基本上销声匿迹。
这样的亚运基本上是鸡肋,肯定是不赢利的。
两年前,传出消息:多哈的亚运场馆建设滞后,有可能由广州提前举办。最后证明是多余的担心。多哈别的都缺,唯一不缺的是钱。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钱,善于整合资源。事情一定能办好。
多哈亚运是不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亚运会,我们不好评价。但多哈亚运肯定是历史上最花钱的亚运会。28亿美元,办一场半个月的盛会,无论如何都是一次奢侈的消费。
大家对多哈亚运的评价,集中在“钱”上。本人是个体育迷,也写过不少的体育评论。这次多哈亚运,本来提不起多少兴趣。但后来经不起传媒反复说多少多少美元打造,终于熬夜看了一场开幕式。看完后的感受是:不错。于是,又关注了半个月的亚运比赛。可见,有钱还是有优势的。
广州亚运开始启动。大家很关心亚运对地产有何影响。
在北京,已经在研究奥运后,经济衰退与否的问题。目前,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盛会后,必然衰退;一派认为,奥运让北京经脉疏通好了,往后竞争力会更强。两派都有论据,也有案例支持。
目前,较多人支持“涨”派,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有举国体制的优势,北京占用(或说“借用”)了全国很多的资源。与国外城市办奥运完全不同。奥运对北京是1000个利好。
广州办亚运有三点尴尬。
尴尬一:时机不好。2008北京奥运,2010就办亚运,时间太短。非常不利。用流行的话说: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吸引度下降,对招商也不利。
尴尬二:没有举国体制的支持。最多搞“省”、“市”一级的倾斜。
尴尬三:亚运已经基本上是不赚钱“节目”。赔钱的买卖,又要做好,确实难。
幸好,广州目前GDP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就算化28亿美金,也就相当于修一条地铁。广州办亚运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广州年年搞广交会,接待过外国人无数,不会缺人才。广州以往也办过九运会,很多场馆还能用。广州有很多发展很快的企业,赞助商有保证。
市长去多哈走了一圈,发表了一个意见:广州要用最少的钱,办最成功的亚运会。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策略。广州派了200多人去多哈考察,能得出这个结论,也可谓没白去了。
如果贯彻这个策略,广州场馆的建设有可能“缩水”。发展商借用,就会受点影响。
然而,因为要办亚运,今后4年,广州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会停,大规模的建设还会继续。对房地产是绝对的利好。
因为要办亚运,广州的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还会提速。珠江新城西塔在建,领导又说:东塔也要加快。城市新中轴线物业将在2010迎来高潮。
亚运来了,赚钱的机会增多了。今后4年,亚运将给广州地产增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