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中旬,风和日丽,温度适宜,是个出游的好时期。利用周末的几天时间,我们驾车来到了享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美誉的粤北,游览了千年古刹--南华寺、登临了红石奇峰--丹霞山、穿行了民俗古街--珠玑巷、跨越了粤赣古道--梅关口。 一路走来,观光摄影,虽有些行色匆匆,但也将粤北美景尽收眼底,更幸运的是我们刚好赶在了湖南和广东两个大雨带的中间,虽感天气有些闷热,但不至于遭受淋雨之苦。行程安排上也没有走一点回头路,去时南下走的京珠高速,回来北上走的江西境内的大广高速、沪昆高速,在湘粤赣绕了一个大圈。

▲1、南华寺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寺庙之一,有岭南第一禅寺之称。它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南华寺也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相传六祖慧能在这里传授佛法37年,诞生了中国佛教唯一经典《六祖坛经》。因而南华寺又有“祖庭”之称。

▲2、南华寺里院落宽敞,古树成林,环境幽静,满园秀色。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棵枝繁叶茂、势欲参天的菩提树。传说它是印度高僧智药三藏从西域到中国传教,建南华寺带来的,并亲自栽在南华寺前院,后经六祖慧能精心培植,并代代精心培植延续至今,它常青不衰,象征佛光照耀人间。

▲3、传说五祖弘忍大师希望能找到第六代传人,便命弟子在墙上写偈语,最热门的继任人是大师兄神秀,骄傲地在墙上写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厨房里一个带发修行的小火夫看到后摇头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于是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大师惊叹此人的悟性,便将袈裟亲手传给他。他就是后来的六祖慧能。

▲4、南华寺虽屡经兴衰,但其规模一直很大,现有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寺前有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宝殿;中部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斋堂、藏经阁、灵照塔、祖殿、方丈室等;后部有舍利塔、飞锡桥、伏虎亭、卓锡泉和虚云纪念堂。

▲5、从正门进入曹溪门,便来到了放生池。放生池上是一座五香亭。

▲6、
南华寺的殿宇建筑保留了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这种布局看上去非常协调,给人一种古朴典雅,气魄宏大,雄伟壮观的视觉感染力。

▲7、“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宝林门两边的对联已道出南华寺在佛教寺庙中的地位。

▲8、南华禅寺198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寺庙,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来的门票是20元。

▲9、
古往今来,南华寺因六祖慧能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们来这里敬香和瞻仰。

▲10、

▲11、

▲12、南无阿弥陀佛!年老的和年轻的、传统的和现代的香客都想在这里求个好签,许个好愿。

▲13、

▲14、在大雄宝殿里,有三尊贴金的大佛,高达8.31米。大殿四壁的彩塑罗汉多达500多个,皆为艺术珍品。

▲15、大殿前正在点香的美女香客。

▲16、

▲17、从外山门直到卓锡泉一直都以阶梯呈接缓缓而上,给人的感觉是在步步高升。

▲18、

▲19、 灵照塔为楼阁式八角五层涩檐出平座砖塔。塔高29.6米,底径11米。塔顶用生铁铸成“堵婆”式,铜铸宝瓶塔刹。初建于唐先天年间(公元712~713年),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宪宗赐额曰“元和灵照之塔”。初建时为木塔,多次焚毁重建,至明成化年间(1465~1487)始改为砖塔。今仍保持明代原貌,为南华寺最古、最高的建筑。

▲20、南华寺的香火很旺,大殿前的这个巨大的香炉前就没有断过香火。

▲21、六祖殿中供奉着慧能大师的真身像,两侧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祖师和丹田祖师的肉身像。为了保护六祖真身,殿堂门口立了一个牌子,告诉大家在殿门外礼拜,殿门也用铁链拦起来了。

▲22、来拜佛的香客们聚集在菩提树下,不断击掌以震落树叶,说是可以求得好运。

▲23、
这里珍藏有武则天御赐金绣千佛袈裟和圣旨、北宋木雕罗汉、千斤铜钟、元朝千人锅、清代千佛铁塔、金书《大藏经典》等3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24、大殿外总是聚满着众多的香客,当然也有许多是看热闹的游客。

▲25、
这些人看上去就和我们一样是看热闹的游客。

▲26、
三个玩得又热闹又快乐的小香客。

▲27、

▲28、芸芸众生中还是女香客占多数,她们大多是结伴而来,十分虔诚地聆听着导游的讲解。

▲29、

▲30、

▲31、

▲32、在南华寺停留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佛祖道别,继续我们前方的行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