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飞58掰诗》——陆岸《未钓者》

(2022-08-24 09:11:57)
分类: 易飞原创作品

《易飞58掰诗》

 

文本发现

未钓者》(原文)

作者:陆岸

 

河边的步道上

行人稀稀落落

行道树笔直地指引着远处

斜阳里落满了松针

一只黄雀孤单地站在枝头

不群者习惯于形单影只

就像桥头那个垂钓的人

一无所获又一动不动

天空有看不见的飞鸟痕迹

平静的水面犹如平静的生活

也有看不见的钩子和暗流

而我注视这河边的暮晚

冬日是那么安静、博大又慈悲

仿佛一个鲜红的浮标

站在暮色的水中

渐渐下沉渐渐入定

世间有多少尾鱼

像我,仅仅张了张嘴

又从看不见的一日之钩中

侥幸游过

 

作者简介(陆岸)

 

陆岸,浙江桐乡人。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潮》《草堂》《江南诗》《绿风》《西部》《西湖》等刊。入选《天天诗历》《<中国诗歌>年度精选》《中国跨年诗选》等多种年度选本。出版诗合集《无见地》。创办诗媒体《一见之地》。

 

 

先说下,“易飞掰诗”中的诗都是我自己找的,再好的诗再经典的诗,要是我没有话说,我也会放弃。所以我一定要保持很大的阅读量,特别是当代诗人的近作。

刚开始关注陆岸先生,是因为他的“一见之地”平台,其品质与点击率,引起我的注意,然后还有较高的入选门槛。后来,我发现他还有一卓越的团队。我以为,这些人体现了一种诗歌精神:专注、倾心、优质、奉献。所以,当我找不到中意的诗的时候,我经常会去那里逛一逛。

后来,我也陆续读到陆岸先生的诗,发现这个群主断然不是拥有一腔热情,其诗歌的写作与诗性修养,非同一般。

未钓者》是三个月前进入我的掰诗箧中的,当时很快就勾选了,一直在那里放着。很显然,这首诗一定有什么吸引了我。

全诗一气呵成,没有分节,为掰扯方便,我试着分下。

 

河边的步道上

行人稀稀落落

行道树笔直地指引着远处

斜阳里落满了松针

一只黄雀孤单地站在枝头

不群者习惯于形单影只

 

这几节像是素描,在往远处延伸,这是斜阳里”的一幕,但有几个词在着意渲染什么——稀稀落落孤单一只形单影只,似乎一直在显示“孤单”和“不群”。

这一节出现了“行人”“松针”“黄雀”,也都是斜阳里”的景致。开局看起来平淡,但显然也是从容的,甚至成竹在胸的。只有有底气的书写者,才有这样的勇气与耐心,以看似平凡甚至朴实无华的语言和叙述徐徐推进,并不在意每一句每一行的出离与超拔。高明的写作者,追求的一定是整体性的效果。于诗,则表现为一场戏剧化场景的隐喻。刘川先生说,结构性的写作比修辞性的写作高明,后者失之于华美与肤浅:用结构写诗,能够带进一个共鸣共振的场,追求一种整体性的隐喻或象征效果。”所以,“诗到语言为止”,并不是指某一句,某一词,不必过早地对每个词、每个字、每个修辞,准确地定性,也许通读全篇后,那些简单的、单薄的、看似不经意的,在“回光返照”下,变得丰满和蕴籍了,从而意味重生。

很显然,这几行写的非常本分,特别是前两行,在诗行的渐进中,诗人刻意营造了一种落寞的氛围。但可以肯定的是,诗人一直在描写中叙述,前五行全部是描写,到六行才有了不群者习惯于形单影只”带观点的叙述。此处有场景,有景深、也有时间和空间的挪移。如果说有什么过人之处的话,应该是一种精敏的取舍——对“斜阳里”物象的取舍。

 

就像桥头那个垂钓的人

一无所获又一动不动

天空有看不见的飞鸟痕迹

平静的水面犹如平静的生活

也有看不见的钩子和暗流

 

现在看来,我当时喜欢这首诗,大体是喜欢这几句,我觉得真好!就像”的转移和接续,是自然不过的流转,流水拐弯并不需要喧哗,连泡沫也不需要泛起——这就是高手所为,体现较好的掌控力和空灵的摆脱感。与本题相关的那个主人公现身了,“桥头那个垂钓的人”,让他以“他”出场,是最冷静具有距离的客观叙述方式,制造了某种荒芜感和莫名的神秘感。这个“垂钓的人”有个性,“一无所获又一动不动”,两个“一”相对应,显示这个人的执念和某种姿态。“一动不动”是双关语——浮标一动不动,他也一动不动,因为前者不动,所以后者也不需要动——似乎有某种必然的关联与结果的暗示。‘天空有看不见的飞鸟痕迹“,这一句显示诗人的高明,一个垂钓者似乎不需要仰头看天,而更应该关注水里的事情。但作者在此处进行了拉伸,将视线高抬至天空,让我们看看“飞鸟痕迹”,虽然看不到。在高远的天空之下,趴着那位专注盯着水面的垂钓——这就是拉伸的作用,不仅扩大了空间,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诗的张力也明显增强。所以,此句绝非闲笔。或者说,高手往往体现在闲笔上。“平静的水面犹如平静的生活/也有看不见的钩子和暗流”,这句更不用说了,是标准的“张执浩式”的神句。在语义相关中,在虚实对接中,自然揭示了生活的奥义。“平静的水面”对应“平静的生活”,“钩子暗流”是水中的设计与风险,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精准、贴切、自然,几乎完美的浑然一体。

 

 

 

冬日是那么安静、博大又慈悲

仿佛一个鲜红的浮标

站在暮色的水中

渐渐下沉渐渐入定

 

这首诗越到后面越精彩!前面看似平淡的铺垫,都成为闪光的跳板。到了第十三行,作者才交待了时候——“冬日”,我们才知道,这一场景都是在“冬日”“斜阳里”,到此节的后面的“站在暮色的水中”,也充分体现作者娴熟的诗艺。许多的诗作者,往往一上来就交待具体的时间地点什么的,显得呆板小心,生怕读者看不懂,这是初学者不自信的表现——他就想多介绍一点——如此一定是信息化伤害了诗性,变得像流水帐一般。刘年先生的经验是:减去不必要的主语,减去不必要的形容,不必要的虚词,不必要的介绍和注释性内容,做减法的时候,要心狠手辣,不要怕别人不懂。简洁能迅速使语言变成诗的语言,具有张力和想像空间。”显然,陆岸先生深谙此道。

此节写出了神性与肃穆,安静、博大又慈悲”,“一动不动”是安静的体现,也是一种“入定”。“冬日”“仿佛一个鲜红的浮标”,一下子让场面阔大起来,让孤独的“垂钓的”,立于寂寥的初冬天空之下,显得高远庄严。“站在暮色的水中/渐渐下沉”,有某种失却和放弃的意味,但“渐渐入定”又进行了拉回和固守, 不至于沉沦。

 

 

 

世间有多少尾鱼

像我,仅仅张了张嘴

又从看不见的一日之钩中

侥幸游过

 

结尾俏皮,也很意味。至此,那个一动不动的垂钓者,成为了某种象征。他究竟在钓什么?转过身来——谁不是一尾鱼,那谁在钓我们?在时间和日常的暗流中,不知有多少钩子,有多少风险在觊觎我们。是啊,“我们又从看不见的一日之钩中/侥幸游过”,“仅仅张了张嘴”,某种幸运中,我们是应该感谢还是应该后怕这险象环生的生活?!

这落寞的冬日,这一言不发的孤独的垂钓者,让我们对生活充满警惕,而心生敬畏。他是一位未钓者,也许下的是直钩,不求收获,只是表达一种姿态;但我们读完此诗,还是沉思良久,心有余悸。

 

                                         2022、6、9

 

陆岸说(诗评互动,加深读者理解。长短不限)——

易飞说——

 

 

 

栏目主持

易飞,当代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著有小说、诗歌、非虚构文学作品、评论等十余部300余万字。“易飞新闻小说”(三部)进入“辽沈热书”和上海红磨坊等畅销书榜,《憨的智慧》列2016全国十大励志图书榜首。诗作散见于《诗刊》《扬子江诗刊》《草堂》《诗潮》《诗歌月刊》《北京文学》《清明》《长江文艺》《芳草》《汉诗》《中国诗歌》等,入选多种年度选本。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次要诗人“”平台创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