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几天我担忧的那样,前期表现不错的铁路建设股出现了明显的补跌,大市值的中铁、中铁建被封于跌停板上。出现这样的局面,和今天香港市场其H股的暴跌不无关系。而从更加深远的角度看,不管是A股还是香港市场,市场的平均成本压力是巨大的,在一个既成趋势的市场里面,很难有个股可以独善其身。
纵观历史,在一个长期弱势中确实有一些独立的个股可以走出超越市场的行情,但是这个比例是非常小的。而且,从2002年到2005年的过程来看,走出独立行情的个股其基础是众多行业的告诉发展,比如钢铁、煤炭、汽车、有色金属。而目前来看,绝大多数行业正在拐向下降周期,缺乏了培育黑马的基础,要从大环境中脱颖而出就非常难了。
也就是说,在一个大的趋势面前寻找积极的因素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要意识到这样的逆流而上是具有很大的风险的,也必须意识到这样投资行为的成功概率是比很低的。
因此,今年我们的策略仍然要坚持,那就是收缩投资总量,控制住投资比例。
今天我觉得有一个信息可以适当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正式批复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地方机构改革方案。经过调整,上海市政府将设置工作部门44个,其中,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3个,直属机构21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6个,符合中央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要求。新一轮机构改革凸现出新的特征,这就是通过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上海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
提到这个信息,我的出发点仍然是围绕着一些上海本地股的,我认为可以有以下一些思路:
1、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是上海在经历了比较大的政治事件后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否标志着长期停滞的经济金融领域的资产运作重新开始呢?
2、从上海本地股最近公布的一些季度报告来看,大多数公司因为政治环境的影响而采取了非常保守的经营策略,这样的策略在目前看反而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因为前期一些激进的投资整合运作可能都会带来比较大的损失。比如从益民、新世界等商业股公布的业绩来看,相对于大多数个股的不确定性,其经营收益稳定性可能会吸引资金的注意;
3、从资产运作和重组的角度来看,在世博会的预期下,市场一直对上海本地股有比较高的预期,因此也造成了不少个股价格比较高估,这也是对投资来说比较不利的地方。同时,从已经重组的几个公司来看,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优化资源配置的思路,市场对管理层的一些重组思路产生了怀疑。
因此,综合上述的一些思路,我认为,可以对一些高安全边际的个股进行关注了,而是否进行真正的买入投资,一方面要看整个市场的估值稳定性,另外一方面要看是否可以形成一次有效的价值推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