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经济周期角度来看,奥运对股市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分界线,不过从国人的思维预期以及行事重心来看,以奥运来作为策略规划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我认为奥运后我们的策略变化应该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市场预期思维的主题空心化,业绩将重新受到关注:
围绕股市多年的奥运情结随着奥运的闭幕终于结束,短期内我们无法寻找到超越这么一个大主题的题材预期,与奥运相比,其他的题材和主题可能出现在比较结构性的市场环境中。就算是世博会,我觉得也无法产生与奥运相比的吸引力。因此,在市场盈利能力的缺乏背景下,主题投资可能会逐步失去热度,市场的注意力将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业绩;
2、后维稳时代的变数:
我相信金融稳定并不是因为奥运而产生的管理冲动,不过,应对经济变化以及市场变化所进行的一些列措施可能短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而这些措施可能在奥运后会陆续推出,虽然他们的目标是稳定市场,但是短期的影响不能不防。目前可能产生的一些联想主要是油电价格的调整对整个经济成本的增加。
同时,因为奥运搁置的几个重要事件估计将逐步解决,比如广发借壳的最终定论、以及反腐败工作的一些进展估计短期将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
不过,我认为,这些举措大多数从一定的角度上看是有利于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只是对于其中的一些变数,我们需要有心理准备去应付。
3、估值体系的重建关键取决于预期与现实的距离:
奥运后,市场将逐渐进入第四季度,无论从行业发展还是个体公司而言,今年的业绩发展趋势基本稳定,大多数投资者开始理性估计估值的合理性,比如很多制造业公司的股价静态PE已经达到8倍甚至更低的水平,那么这样的定位是不是合理,第四季度大家会找到答案。如果公司的业绩倒退一半,PE就会上升到16倍,而如果公司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太大的改变,那么我相信大家会对个股定位重新估值的。就这点而言,价值思维可能在接下来的市场中得到大量的应用;
4、大小非和流通股投资者的博弈继续进行:
我不认为短期内会有什么太强硬的措施出台来限制大小非流通,因为这样的措施实际上是一种实质上的倒退。流通股股东包括散户、机构往往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大小非股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此,围绕大小非流通问题的争论将长期存在,要管理层当法官来一锤定音是不现实的,而最终结论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解决问题的。
所以,不管市场传闻怎样的解决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偏向博弈的某一方的,这点我希望大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个市场主要矛盾的发展肯定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我们很大的耐心,千万不要跟着传闻随便摇摆。
5、一些简单的策略转变:
我们可以看到,空仓看奥运的策略至少到这个礼拜看应该是成功的,至少可以避免了15%以上的损失。这里我根据奥运后的一些新情况提出一些新的转变,供大家参考:
(1)根据对市场稳定性的评估,继续控制住投资比例,总资金投入不超过40%;
(2)四季度根据经济、行业、公司的发展情况开始选择目标价值公司进行定投,以月度为频率,分别投资3-5只个股,长期投资。这个定投计划的具体公司我们日后专门讨论;
(3)大小非博弈很激烈,我觉得没有必要参与其中,因此,我们以后的选股尽量选择已经全部流通的个股,避免陷入无谓的博弈牺牲中去,这也是避开主要矛盾的一个方法;
(4)避开绩差公司,这点在年底很关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