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家公司公告称将限售股的期限再延长,同时有些公司还承诺了减持价格。对于这样的一些举措,我个人认为太注重短期效应而类似于饮鸩止渴。
股权分置改革到今天,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来,虽然股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但是最大的赢家其实是大小非,广大的投资者只是跟着赶了场热闹,没有及时兑现的甚至可能都赔了进去。而大小非即使到今天,也有了比998点高一倍多的价格去兑现。
虽然我们知道,目前市场的最大压力之一可能就是这些大小非的兑现压力,但是,如果仅仅找几家听话的上市公司来造势,做出一些姿态的话,可能短期对市场有一定的放松作用,最终的作用只会延长危机的爆发。
股权分置改革的时候,巧妙地设置了一个近3年时间来缓冲,现在这个时间逐步到了,我认为不如让他自然地实现。如果再来延长几年的话,可能未来会有一个解放军的机会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对投资者心理而言,只会压抑的更久。如果大家都像某些公司承诺一下减持的价格和时间的话,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算出来未来市场的时间和空间,那
这个市场还有什么投资的意义呢?
同时,我觉得减轻大小非压力的根本不在于减少卖压,而是在于增加买力。比如切实提高上市公司的分红回报,让投资者即使套牢,分红也超的过银行利率,那样的股票才会有吸引力,我相信那些大小非也不会傻到抛出这些股票去存银行了。
而各位公司高管也不必要鼓吹什么减持价格,切实地把公司经营质量搞上去,以优质的回报去对待投资者是最重要的。很简单的,如果这些公司真的看到那么美好的成倍的未来,现在就应该大量回购和增持股票,不然除了骗傻瓜似乎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再说管理层对大小非的减持不应该去堵,而应该去疏导,那些经营不善的小行业、小公司就应该逐步边缘化,仙股话,让产业资本顺利地从其中转移出来投向更加健康和成长的行业公司,这个才是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如果强硬规定一概不允许减持,有些公司ST了、加星号了甚至退市了,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特别是对投资者而言,虽然现在感觉很惨痛,但是我们最希望的是一个完全公平的市场,不要出现一个成本完全无法匹敌的对手。如果等到2010年,所有的股票都是全流通状态的话,大家的机会成本都一致了,那么最多这几年我们忍耐一下,未来还是可以放心地按照价值来思考去操作。而现在如果大量的企业再搞延长限售期这样的游戏的话,我们将长期提心吊胆地在市场里面生存,相对于我们有限的人生,还谈什么长期价值投资呢?
-----------------------------------------
今天的市场反弹了,总的看前期大幅度下挫的超跌股反弹幅度比较大,同时价值底线高的股票特别是静态市盈率低的股票有明显地整体反弹,而很多题材股继续在下挫过程中。这也表明了,市场的底线还是价值,优质股在弱势中仍然比较抗跌。
市场下跌了一个阶段后,似乎所有的股票都跌了不少,目前的一些题材股继续下跌和优质股的企稳说明了部分资金有换仓的动作,或者说市场资金的注意力开始向优质股转移。我们很多朋友手头有题材股而又不愿意损失仓位的朋友,可以趁着大家跌幅接近的机会进行换仓,我个人也是这么操作的。
简单谈一下在换仓过程中对换仓目标的选择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
1、继续强调不要通过形态选股,而一定要注意从基本面来考虑。不要看到哪些股票走的强、图形好看就看好,这个阶段很多资金的链条式相当紧的,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断裂,造成意外的伤害。同时,从平均成本角度考虑,少跌的补跌压力非常大;
2、选择股票看市盈率的时候,要注意静态市盈率中每股盈利的构成,必须剔除那些一次性的收益再计算。而对房产开发企业,一定要注意搞清楚公司在建项目和结算的情况,以免被过去的数字所欺骗;
3、对行业的选择必须谨慎:比如前期我们对油价预期上涨的同时就调低了金龙汽车的定位,现在油价、电价真实的上涨了,我们必须考虑对运输、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不利影响;我可能更加看好商业、消费类等行业的抗通胀能力,但是也要注意紧缩政策下对高端消费以及政府采购的影响。也就是说,选择行业必须要切合目前的宏观预期;
4、对于个体公司,我们还要注意他的自我定价能力,这点将非常重要。有自我定价权的公司将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高通胀的影响。比如金龙汽车,虽然成本上升将比较显著,但是公司的自我定价能力值得我们关注,如果公司能将这个环节搞好的话,公司业绩的表现也将符合我们的预期。这样的定价能力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产品高品牌影响、高附加值的企业身上;
5、最后还要说的就是,我还是建议大家,在没有看到我认为实质性的利好出现的情况下,继续顺着价值思路谨慎投资,特别要控制好投资的总量。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