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况表明对股市的热情是一定要降温的,对股价波动的兴奋是一定要控制的。石化双雄、电力股再度演绎“见光死”的老套走势,成为杀跌的主要动力,也表明了市场信心的匮乏。因此,大家不妨再安静的观察,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按照价值的思路来看,股价急跌距离价值越来越近,目前的市场应该是风险在不断地减小,而为什么反而会觉得风险非常大呢?这和市场的波动以及市场规则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波动大表明短期不确定性增强,我一直觉得,投资者对已知的下跌或者上涨承受力其实是很强的,但是对剧烈波动产生的上涨下跌承受能力非常差。再加上我们的市场只能做单边交易,如果要减少自己的波动,特别是负向波动,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投资量,抛出股票。这是我们国家弱势市场风险形成的交易原理分析,缺乏对冲机制是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现在买一些价值凸显的股票,如果承担的住短期的随大盘筹码性波动的账面市值波动,也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是,如果对于两种投资者是不适合的:一种是太注意市值,或者说市值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另外一种是不懂得基本面分析的,或者是无法对企业做细致分析的投资者。而大多数散户投资者确实属于这个群体,对投资目标的把握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现在大家都在关心实质性利好,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实质性利好呢?
我想首先每天报纸上鼓吹的那些五大还是十大利好都是很虚无缥缈的,往往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和基本面脱离的愿望。特别是,光说不练肯定是投资者无法接受和信赖的。而那些所谓交易规则的改变,比如不设涨跌停板之类的和价值、基本面无关的,请大家看看最近摘帽摘星的ST们就明白意义何在了。
我个人一直还是希望以业绩分红保证、增强上市公司的回报率来作为最重要的利好,但是,短期看,在通胀压力和紧缩政策的威胁下,这个愿望可能只能在少数企业上实现,大面积实现确实很难。
不过,参考成熟市场的一些表现,我觉得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大股东对自己公司股票的定位态度。比如回购公司股票,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联想到前期香港市场广船国际的回购,代表了大股东、管理层对自身定位的认可。如果,他们都认可了这个股价,我想他们首先就没有了减持动力了;而如果,他们并不认可这个股价偏低,那么我想这个心理差距就是最大的减持压力。因此,我们可以开始观察,市场中大股东回购公司股票的案例增加情况来判断股价的见底。
同时,我也想和一些仍然希望通过长期的股票投资实现财富增长和人生积累的朋友们建议一下,不妨开始关注指数型基金,特别是对应国有重点企业的指数型基金。因为我们会在分析中发现,最显著见底的肯定还是这些支柱行业公司,不妨对类似50ETF这样的基金进行定投,以规避个股的个体风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