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福新
刘福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1,777
  • 关注人气:59,0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013-09-13 13:12:50)
标签:

乔山西麓

秋景一瞥

山崖沟壑

树林荆棘

杂谈

分类: 昌乐村影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刘福新

 

    利用采访丁家山的机会,我还想拍摄乔山周围的风景,这个想法由来已久。

    我的老家小埠前一带流传着一句民谚,“乔山高,乔山高,乔山达不到方山腰。”可我1981年暑假后到1982年暑假前曾在北岩中学(当时称昌乐十四中)教学,又听到另一种民谚,“方山高,方山高,方山达不到乔山腰”。究竟方山高还是乔山高?昌乐县地图上都有标注,现在我手里就拿着一张已故的年轻朋友徐颖制作的昌乐县交通旅游图,图上对于昌乐县境内的山峰或山地按高度依次标注为:车罗顶,381;乔山,359;方山,338;孤山,266 。看来乔山位居第二,方山列在第三。这两个不同的民谚,从正面说是热爱自己的故乡,从另一面讲,那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008年,一位年轻的朋友小徐拉着我转了一大圈,但到了乔山东边,因为时间关系,我爬山不久就下来了,迄今仍未登上乔山山顶。此次朋友拉我到了乔山西侧,依然是时间紧张,再次放弃了登山。

    午饭时,我突然提出了要拍乔山的意见,朋友对我的提议十分赞赏,尽管朋友下午还很忙。

    午饭后朋友驾车从潍临路拐进了一条朝南的土路,这条土路的位置在乔山西北方向。蜿蜒南去的小路,散发出甜味的庄稼,收割后躺在地里的玉米秸,豁了口子的陡崖,被人为地挖成深浅不一的沟壑,落叶的杨树林,棘棵里的蜂窝,荆花上的蝴蝶,特别是轮廓清晰的乔山身姿,都让我感动。若不是秋天亲访其地,滋味儿另当别论了。不用谈很远,就说刚离去的夏天,全部是林木和庄稼,根本不可能露出真面目,就好似那些永远躲在阴沟里的网友,看不到一点儿阳光,那是十分讨厌的,所以我从小到现在,始终不喜欢夏天,夏天就是“阴”的综合症,没有一点儿阳刚的氛围。

    拍了不少片子,如果称得上是摄影作品的话,那也是我与朋友共同努力的结果,鄙人焉敢贪功哉!

   最后,关于题目,拍摄地点位于乔山西北,大体可以说是乔山西麓(按理讲这样的小山称不上“麓”),时值秋天,时间紧张,万难拍全,仅仅是一瞥而已。

 

  

   【图片注脚选】

    图2、今天(9月13日)上午,我得到了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是给我铺地板砖(我昨天才开始装修上海花园里新居)的郝师傅告诉我的,郝师傅的家是离着这里不远的“乔西村”,他说,这个地方经常有人打着“开发”的幌子,其实是想盗墓,因为很早就有传说,这里的大塚子下面是个古墓。我还听说,这帮打着开发旗号的盗墓贼一点儿也没发财,倒是赔了一大笔钱。

    图12、深沟里有许多棘子棵,其中一棵棘子(酸枣棵)上有一个很大的蜂巢,我们老家俗称“蜂子蓬窝”。记得2009年,老伴与我到处寻找棘棵上的“蜂子蓬窝”,一直到了薛家村西边一条大沟(尧河改道处)底部,才看到了陡崖半腰有一个,真是如获至宝哪!我好似发过这样一篇博文,详细叙述只有棘棵上的“蜂子蓬窝”才能治一种病,现在想不起具体情节了。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1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今天(9月13日)上午,我得到了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是给我铺地板砖(我昨天才开始装修上海花园里新居)的郝师傅告诉我的,郝师傅的家是离着这里不远的“乔西村”,他说,这个地方经常有人打着“开发”的幌子,其实是想盗墓,因为很早就有传说,这里的大塚子下面是个古墓。我还听说,这帮打着开发旗号的盗墓贼一点儿也没发财,倒是赔了一大笔钱。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3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4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5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6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7、我与姓郝的铺地板砖师傅谈到了这里的白色土层,我说,我从小到潘家庄的沟里挖“矸子泥”(谐音),用来洗衣服退灰。郝师傅告诉我,这沟里的白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不是以前洗衣服用的“矸子泥”。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8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9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10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11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12、深沟里有许多棘子棵,其中一棵棘子(酸枣棵)上有一个很大的蜂巢,我们老家俗称“蜂子蓬窝”。记得2009年,老伴与我到处寻找棘棵上的“蜂子蓬窝”,一直到了薛家村西边一条大沟(尧河改道处)底部,才看到了陡崖半腰有一个,真是如获至宝哪!我好似发过这样一篇博文,详细叙述只有棘棵上的“蜂子蓬窝”才能治一种病,现在想不起具体情节了。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13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14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15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16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17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18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19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0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1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2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3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4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5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6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7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8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29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30

 

 

 

乔山西麓秋野一瞥                                               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