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题图片:昌乐花市里的檀木老虎)
(摄影)摄影日记(2009年3月6日9:40——11:56)
刘福新
2009年3月6日,正好是农历二月初十,昌乐大集。我上午9:30外出拍摄,次第到了花市、狗市、恒安公园的安源茶楼,回程中又经过温州商城,拍下了不少照片。
这些照片是经过“二次处理”的,用了“否头捎坡”裁切技术,比以前的图片干净多了。
另外,我在花市看到了一位姓刘的女士在卖“檀木老虎”,我问了最低价格,她当然与我说了个数字。她还告诉我,“我们昌乐是一个小县城,大多数的人根本不识货,若是到大城市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我没有与她商榷,发在这里供博友参考,如果有谁想买,或者谁的亲戚朋友想收藏此物,可以通过留言或者“纸条”告知于我。但我声明,我不认识这个女人,只是从她嘴里知道她曾经是外贸公司的人,或者她的老公曾经是个有权势的人,现在落魄了,也未可知。
(一)两个卖花人

图1:香雪兰。我家里也有好几盆,让我老伴打农药“乐果”,都枯萎了。

图2:这个卖花的人是花市里的老卖家。姓刘(可能是吧?)

图3:又忘记花名了。

图4:

图5:这里的花草很妖艳。

图6:这个男子也是花市里老卖家。
(二)檀木老虎

图7:右面这个女人是货主。她说她姓刘。但我不知是她姓刘还是她丈夫姓刘。她
还告诉我,她原来在外贸公司工作,昌乐宝石城展览的那块蓝宝石“西天取经”就是她
的。我问了这个“檀木老虎”雕刻的价格,并在这里询问博友们,你们看价值多少?

图8:我照了几个内行朋友看了,确实是檀木做成的。但我没敢买。

图9:我没带量尺,没有量其长短。估计大约1、5米到2米吧。你们看,
一辆三轮车,老虎头在车座上,老虎尾巴在车外。

图10:这幅图片更清楚了。尾巴耷拉到车棚下面了。

图11:嘴巴、牙齿的细部特征。
(三)狗市

图12:出生不久的牧羊犬

图13:只拍摄一只。

图14:拍摄这幅图片可费劲了,狗的主人用尽了花招,才让这只狗抬起头来。

图15:这个女子刚刚买了一只。钱已经付给原主了。

图16:这辆车里拉的不知什么品种,物主是南方人,说话滴哩嘟啦,我听不
明白,我让他说普通话,他不会。他在车厢里划拉一气,我也没看写的什么字。但
是这些狗很听话,这个南方人一吆喝,一只一只陆续跳上了车厢。

图17:看到我要拍照,物主很高兴。我说,“里面还有人(女人)呢。”男子
说:“那是我老婆,没关系,您拍吧。”这是“藏獒”。

图18:另一个男子对我悄悄地说:“那只不行,你看我的这只藏獒多精神!”

图19:两只小狗拴在一棵树上了。左面这只朝我伸出了舌头,让我抓拍到了。

图20:是狼狗吗?我忘记问了。
(四)恒安湖公园附近

图21:昨天是个晴朗的天,恒安胡里水波(或水纹)真漂亮啊!这里离狗市不过几十米。

图22:再次进了恒安湖公园南端的“安源茶楼”。补拍了几张照片。

图23:出了茶楼,迎面遇到两个姑娘走过来。

图24:没想到在桥头东边遇到了老同学高恒奎,他是城西高家河人,在北关小学干
过校长。给他们祖孙二人拍摄了几张照片。
(五)温州商城

图25:一个卖衣服的小伙子,我说要给他拍照,他问为什么?我答,“我的
电脑里美女太多了,就缺帅哥呢!”他说:“我不帥。”我对旁边的人说:“这小伙子
很谦虚呢,你们看帅不帅?”

图26:我对一对青年夫妇建议:你让小孩站在地下,我给他拍摄一幅照片。

图27:多好的一家三口。

图28:温州商城南出口。

图29:同上。

图30:怎么到处见到女孩子买东西吃?但是男孩子这样的却很少。我有个
想法:如今的女孩子吃零嘴成风,花钱不比男孩子少。用农村老人的话就是:年头呀!
附一位朋友“默默”的留言与我的答复:
■ 呵!坐上刘老师的沙发了!高兴!
刘老师可能撰文匆忙图释里有两个错别字:图14“狗的主任用尽了花招”,应该为“主人”。
图26“我给他抛射一幅照片”,应该为“拍摄”。
(2009-03-07
13:23:34)
■
博主:回默默:我不知道您是谁?我不知道您是否昌乐人?我不知道咱们是否相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十分尊重您。
您的这个昵称就让我感动不已!“默默”——是呀,有多少本地的朋友在默默地支持我呀?有多少学生不留名字在默默地拥护着我呀?有多少天南海北的网友在默默地关爱着我呀!
刚吃过午饭,见到您来了,读的这么细心,谢谢!谢谢!
我马上进去修改。
(2009-03-07 13:52:55)
■默默:答刘老师:默默是您众读者里极普通的一名,偶然从一博友处闻知您的尊名和威望慕名而至。我们同属潍坊地区,但我不是昌乐人也没去过昌乐,常想如若您所描述的本地人文风情我也都熟悉那该多好,稍嫌可惜。
由于各种原因您的博文我不是每篇必读,之前曾偶尔有过两次其它匿名点评,皆是类似错体别字方面的修改和建议,不承想您老竟每评必复,甚是感动,敬意尤加。
学生乃一平凡女子,虽也开博,但思前想后在您这么知名的大家面前还是没有坐不改名行不改性的自信和勇气,故匿名“默默”,不想居然得到老师您的如此赞赏,不胜荣幸,遂决定从此据“默默”为己有,呵呵。
您是我们大家的老师,同时也是我等大部分读者的父辈,甚至祖父辈,您博文的真实朴素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您老本身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有偶尔略带顽皮的幽默,在给我们丰富了生活增长了知识之余还给了我们极大的感悟和启示,而您写博的郑重和勤奋更让我等年轻人自叹不如。
总之,向您学习,向您致敬,敬爱、亲爱、可爱的刘老师!
默默于2009-3-7(2009-03-07 16:46:11)
■
博主:回默默:我现在急着回访朋友,等一会儿将您的评论贴进我的正文后面。由衷地感谢!
(2009-03-07 21:42: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