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文)岂不知(二)

(2008-09-04 11:32:54)
标签:

诚信

做人之本

虚荣

叶公好龙

私欲

背信弃义

做人大失败

杂谈

分类: 文辛随笔

          (杂文)岂不知(二)       

                           (压题图片:高山流水遇知音)

 

 

        (杂文)岂不知(二)

 

               刘福新

 

 

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

大约春节后,我的网络不畅,动辄打不开博客,导致回访滞后,情急之下,想出一法,在回访评论中,添加一句“此次来访于敝博某某篇”,本意是迟复为歉,惭愧之词也,且有不忘记朋友之意。殊不料有一女子(后从其博客里知悉)匿名抨击,言辞极恶,我知道她动怒是因虚荣所致,好似带个“回访”之词令她忍受不了。然我并未如此考虑,只好就此改辙更张,不带“回访”二字,以免触其虚荣。

近来一个阶段,更是故障连连,很多访客与评论者皆不能及时回访,迄今为止,前面多篇尚未造访,所以每逢一篇回访过了,就在自己博文评论栏添加一句“此文评论者回访完毕,做个记号”,目的在于区别回访与否,抽空补上。说句实在话,鄙人从未倚老卖老,看不起任何博友,也不可能漏掉任何一个评论者,只不过有的篇幅及时,有的博文回访滞后,有的可能拖后不少日子。诸事繁多,我不可能整昼整夜在博客里,时间有限,也是无奈。对于滞访的博友,我一般多在里面流连一会儿,多为其评论几篇,以此道歉是也。

回想鄙人自2006年4月到新浪安家,已达两年有余,开始的用户名为“文辛之页”,后来改为真名“刘福新”,注册登记资料无一字虚假,给博友留言、评论无一字矫情,可谓真诚。倘若有人视我迂腐、不会变通,我也认了。就如许多博友不断发纸条、留言催促我去给他们评论,鄙人皆逐一回绝曰:“还有好多评论者未及回访,您那里我抽空去拜访吧。”我不是故意给那些人吃闭门羹,实在是耽于时间紧迫,没能“投桃报李”之前,即使大人物来邀,我也不会答应的。也不是想标新立异,实为从小奠定了“有来无往非礼也”的思想基础,不愿大半辈子爽直诚恳有些许更动也!回顾教学生涯,我曾不止一次为了招待学生而拒绝赴校长宴席,官场上虽有轻重,但道义上更有诚信之别,鄙人宁可得罪当道,不肯怠慢学生也。试想,学生本是弱势群体,我让他们来家吃饭在先,焉有朝令夕改之说?网络虽有很大虚拟成分,但我以为与平日生活不可持其两端,还是诚信为本的好。

有若干博友,鄙人看在互有来往面上,抱着真诚之心,为其博文提出建议,如果是别人对我提建议,我当高兴非常,恨不得马上前去拜望致谢,不料却有不少的人只愿听奉承之语,连一句实话都不肯容纳,更何况我说的都是写作的诀窍,只会对你有好处,何羞之有?古代君主尚能纳谏,你为何就不肯躬身纳言?有许多虚怀若谷者,我都会尽可能前去致谢,这在我来说,是经常做的事,何以如此,盖因认识一个真朋友不容易也!也有数人,在我提出怎么修改文章的意见后,绝然不到鄙人博客来了,难道光到他们那里阿谀奉承才肯往来?真是匪夷所思,煞是奇怪!

岂不知,此类上网者完全不是为了写文章,更不是为了做人,是网络里的“叶公好龙”者或者“市井混混”。这种人充其量不过是将自己平日生活里得不到的虚荣寄希望于网络罢了!在他们身上怎会有诚信可言?

有博友某某,她只不过是对敝文“遥控”加精推荐,不去回拜在大多数人看来倒也无妨,可我觉得既然到了人家博客,怎能空手而归?结果是评论不上,留言不了,纸条不纳,却原来将我打入“黑名单”了,鄙人当然动怒,可又寻不到质问之处,突然想起有圈子首页留言板能否留言?果然可以,当即质问数语。彼人旋来敝博评论栏婉言告之原委,可惜推卸有余检讨不足,其心不诚,即使如此,鄙人还是宽容了。

岂不知,一个在网络里行走的人,总是要面对许多朋友、圈友、博友的,只要你对博友心不诚,大家的眼睛是亮的。纵然有机灵与愚钝之分,但脑细胞大致差不了很多,总是能够觉察到的。即使鄙人确实有些憨傻,也会在久历坎坷中有所悟解的。记得有一榕树下大腕,去年间突然进不了她的评论栏、留言栏、纸条栏了,只得琢磨着从圈子进,经多次询问,后来可以畅通无阻了,尔后一想,她将我打入“黑名单”了。所以前些日子的遭遇,当然顿悟。而这两位女士明地里与我再亲切不过,没料到两人却如此对我暗地里使绊子?不是老朽对女人不恭,我觉得有的女人比男人阴险的多,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心理有关吧?当然,博客里的女性网友不要自己往这号人里钻,毕竟这只是极少数。其实,异性博友成了鄙人朋友的大有人在。之所以我要披露以上几事,纯粹谏劝,非有其它。

岂不知,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经,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2008年9月4日上午草成

 

                   (杂文)岂不知(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