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文)岂不知(一)

(2008-09-02 20:21:32)
标签:

诱惑力

做官

天方夜谭

古之典范

介之推

王冕

危害人民

精神没落

杂谈

分类: 文辛随笔

        (杂文)岂不知(一) 

          此图片为元末著名画家王冕画像。

 

     

   (杂文)岂不知(一)

 

            刘福新

 

如今,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上,究竟哪一种诱惑的诱惑力最强最大?即使没多少文化的人也会发现:做官的诱惑。

就连中国最不起眼的村官竟然都不惜用财物与金钱贿赂村里的选民,笔者听说,老家那几次选举分外热闹,有的分糖分烟,有的直接送红包。比村官大的官竞选就不用说了。

经常看到报刊上、网络里络绎不绝地登载这样的看似天方夜谭的事,都让吾侪觉不出新鲜感了,但那些受诱惑者却继续制造着新鲜,不由你不重新惊诧起来?可见,做官确实是一种天大的诱惑。因为在那些受诱惑者眼里,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若是喜欢钱,一旦做了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还不是小菜一碟?若是喜欢车子、房子、女子,一旦做了官,还不是官中自有豪华车,官中自有豪华楼,官中自有颜如玉?即使喜欢虚荣,也保证屁股后面跟着一大群说你放屁格外香的献媚者。君不见,那些原来与常人一样的穷酸,一旦有了权,与人握手的姿态都变了。他那是在充分享受他的人生价值呢!

有没有不受这种诱惑之诱惑的人?有的。突然想起了一位古人,他叫介之推,春秋时期晋国人,随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奔波于各国之间,后来重耳返国执掌朝政,“从行诸臣,骈首争功,有市人之所不忍者”(《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而介之推却超然于外,携老母归隐山林。面对唾手可得的利益,拂袖而去。介之推能视富贵于浮云,甘愿淡泊如水,把物欲、权欲抛之脑后,值得今人沉思。

尝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翻开第一回就见到一个不受诱惑的人物,此人叫王冕。王冕自学成才,成了一位名闻遐迩的大画家,知县时仁受达官显宦危素所托,着意派人送请柬邀他到县衙一叙,本意是擢拔他从此脱离庶民阶层而直上青云,此诱惑可谓大矣,不料王冕愣是“不知好歹”拒收请帖。甚至后来知县大人亲顾茅庐,他也借故躲起来,赏给知县一顿闭门羹。邻居纷纷劝他:“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什么?”王冕却说:“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力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乃至于宁肯背井离乡在外避祸,也不肯接受这种诱惑,伟哉王冕,壮哉王冕!睹此王冕,是不是我们今天的一面镜子呢?

那些不受诱惑的人与那些动辄受诱惑的人,说得严肃些,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

岂不知,自古迄今,诱惑别人的人与被别人诱惑的人,他们的行为都是危害人民利益的,都是以平民百姓的牺牲为代价的。看清楚这一点,自然不肯同流合污,自然不受诱惑。介之推的拒绝诱惑动机说不准,因为史书里没写;王冕拒绝诱惑的动机是写的很明白的。倘若王冕真的做了官,势必要随大流,跟着时知县、危素一干人危害百姓,他想不做亏心事都不可能。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第二幕中有一句名言:“诱惑的人和受诱惑的人,哪个更有罪?”此话不言而喻,他们都有罪。既然有罪,罪从何来,还不是危害百姓?

社会愈文明,人类的理性愈发达,应当更容易明辨是是非非。遗憾的是,我们却看到了与社会进步不相协调的情景:争名于朝、逐利于市,社会责任、精神追求束之高阁。这是现实的悲哀。物质文明的提高,如果以一代人精神的没落为代价,那么,我们付出的是不是太多了些?

生活在这个喧嚣纷繁的商品世界里,面对着已被污染的社会风气,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应该学会几分抗拒诱惑的本领?尽管诱惑像莎士比亚所讲的“海妖的歌声”之于疲惫的水手那样诱人可爱。这不仅是为了防备自我灵魂的堕落,更主要的是为了我们整个民族的人文精神。

                                                   2008年9月2日下午匆此

 

 

                         

               (杂文)岂不知(一)

                     此图为山西绵山,与介之推有关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