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不期而遇的幽默

(2006-07-12 18:29:38)
标签:

缺乏幽默

挺有道理

想幽默

好难好难

杂谈

分类: 文辛随笔
(随笔)不期而遇的幽默

【随笔】不期而遇的幽默
 
 刘福新   

  报上说,中国人缺乏幽默,觉得挺有道理。在单位,要顾忌上下级地位,不能随便幽默,一旦掌握不好领导的“心情气象”,招来“晴转多云多云转阴”,岂不是自讨苦吃。平级同事之间,还有个关系亲疏问题,一旦把握不准幽默对象,保准惹人讨厌,自找没趣。那些对你抱有成见的人,不得不朝乾夕惕、战战兢兢,幽默不得,一旦对方借题发挥,硬说你“耍弄”他,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对女性,更大意不得。尽管有的女人开起玩笑来肆无忌惮,你可得保持清醒头脑,不可为假象所迷惑所误导,弄不好,她误解了你,与你较起真来,翻起白眼珠来,大家都没意思,须知女人的脸皮是最薄的。鄙人性格爽朗,同校一位女性更是大胆泼辣,经常与我课余开开玩笑,可我一句很平常的玩笑,她却恼羞成怒,其实她不该羞的,是她根本不懂什么是幽默罢了。还有一次,这个女教师与一位教导主任打起来了,同事们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却原来是一句很不经意的玩笑,她却跳着脚又哭又叫,可见素养之一斑,从此大家只有任凭她开那毫不顾忌的低劣的甚至是带有侮辱性质的玩笑,谁也不理她了。咳!不说也罢。
                 
  酒席桌上,最容易幽默出不痛快来。对那些不熟悉你的人,特别是那些有着一官半职的同席者,人家本来就自我感觉良好,在当前“官本位”还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情势下,自视优越,根本没把你看在眼里,即使你丝毫没有恶意,人家也能居高临下、借力发力、“一两拨千斤”,搞得你伤痕累累、体无完肤,岂不是没事找罪受。鄙人曾接受过一次“洗礼”,或多或少总结出点教训,而后绝对马虎不得。咳!不讲也罢。
                 
  在家里,皆有长辈晚辈之分,很难把握好幽默的分寸。即使是夫妻,也得看文化素质而定。如果层次相差悬殊,简直是“方枘圆凿”、“对牛弹琴”,对方不理解你的意思,甚至以为你在讽刺、挖苦、刁难、抨击他(她),那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浪费了智能,而且伤害了感情。鄙人那文盲却自视高雅的妻子,常常无端地怒气冲天,原因很简单,因为教学工作太累了,回家放松一下情绪,与她幽默一句,不料她却悟不出奥妙,反而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此等婆娘,只能粗话粗说。咳!不提也罢。
                 
  打开电视,想放松一下,但相声、小品的幽默品位越来越凹了。某些所谓的“笑星”幽默的底蕴不足,却用恶言谩语补之,纯粹恶作剧,拿对方甚至拿对方亲属开涮。可能这种低级趣味赢得部分品位低的观众,却只能让享受高品位的人摇头苦笑。有几位很有名气的笑星,徒靠着那张矫揉造作的脸子,观众还未感觉出幽默来,他早就莫名其妙的桃花灿烂起来了。殊不知,真正的幽默大家是靠艺术功底取胜的。报载:有人去侯宝林大师家串门,见侯先生在天井里捡米中的虫子,说“米都生了虫了?”侯先生张口就来,“这是我们家养的。”随口即出,大师的幽默就这么简单。如今的相声没大有市场,一是精益求精的原创作品少,二是演员太浮躁太知识匮乏太不拿听众当码子事儿,所以尽管“炒”得沸沸扬扬,却始终“火”不起来。就连侯宝林大师的两位“公子哥儿”也只能荣耀于老爸的光环下。不信,你拿出他们的作品比比,父子两代立显高下,事实就这么明摆着。咳!不比也罢。
                 
  想幽默一下,真不容易!不得不从世界名著或外国影视中寻。盖因外国人生活节奏快,语言简洁而多幽默。许多人不喜欢欧美小说和电影,那是他跟不上人家大跨度的节奏,缺乏综合素质的积淀。多读世界名著,多看外国影视,不仅享受了幽默的乐趣,还培养了自己的幽默感,何乐而不为呢?
                 
  想幽默一回,好难好难!不得不从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钱钟书的著作里找。钱先生知识渊博,远不是那些写写武侠小说或煽情小说的作家所能并驾齐驱的。钱先生口才极佳、妙语连珠、幽默风趣,单就他拒当“东方之子”一事,就蛮幽默的。能令中央电视台欲拍不能、欲舍不甘的人物,以中国之大,恐怕仅有一位钱钟书而已。
                 
  想幽默一下,真不好办!不得不从政治家中觅。我国古代有淳于髡、东方朔,现代亦有周恩来。周总理与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会面的那句对话就是经典。赫鲁晓夫心怀叵测地说:“我们两人有个最大的不同点,我是工人阶级出身,你是剥削阶级出身。”周不慌不忙、反唇相讥道,“我们也有个最大的共同点,各人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一句生硬的攻击,一句幽默的微笑对答,品位立见优劣,够咀嚼好几天的。
                 
  想幽默一下说难就难说易也易,特别是在平民老百姓中,不乏幽默的事例。可你得用心体会,否则失之交臂,悔之晚矣!前些日子,让我好几次在不经意间享受到了幽默的乐趣。一瞬间,由这些社会底层的人脱口而出,话与话间衔接得天衣无缝而又轻松自然,让我欣喜不已。
                 
  某天,去接孙子,在修理电机的店铺前,那对从青州来的小两口正紧张地忙活着。我说,“这几天活儿挺多嘛!”姓孙的男青年指着面前六七台电机回答,“大把银子呢,朝我招手呢!”他对象接上说,“俺俩就像鸡刨食,多刨点不挨饿哪!”小孙再接上,“撒了这几粒黑米,好刨了!”我不由得笑了。

 
(随笔)不期而遇的幽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