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点滴 |
新津民柏村。路边一处名“九大胜利碾”的碾房,建于一九七一年。想象了一下自己若住在这里会如何收拾打整,心里很喜欢。
乘新津526路,在一个叫做董大桥的地方,公路边见到这个碾坊。
现主人于1990年承包这个碾房,当时周边的农民家家户户都在这里碾谷物。
房屋保留着当初的布局,穿斗式梁架的木头裸露在外,竹篾条编的壁,泥砖砌的墙。屋外有鸭子在水里找食,岸边水草丰美,连蛇莓长得也比别处的肥大。
到九十年代末,因河道淤塞,水流无力,碾子功能废弃。
门前的石桥。桥上铺的青石板刻着字,认得几个,是繁体的“詰”、“蘭”、“輝”。
呈L形布局的碾坊。
主人买下碾房后,拆除水车,将室内水车的圆形位置做了填平,两口子就居住在这里。
那个直径约两米的石碾子依然丢在一边。
我建议主人买几把竹椅子摆在外面,再批发几斤成都茶厂的三花,好吃会耍的成都人只要一看到这种地方就走不动路了,并许愿来日他若开茶馆我定会捧场。
这个碾房面积近两百平,水边还有块空地,一株高大的黄桷兰下面是口压水井,真是个喝茶的好地方。
离开碾房后,我顺水而下,田野里油菜和麦子都快要成熟了。选一处水路拐弯的老麻柳树下歇息,喝茶的功夫,附近农民家的两条狗跑了出来,摇着尾巴跟我打完招呼,然后开始趴在田埂上晒太阳。好天气,真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