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物馆 |
分类: 旅行 |
2017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展部分

雕塑系楼前的工坊。

楼角旁被遗弃的金属头像作品。

鲁迅的神情特点清晰易辨,看得出学生塑形的基本功是扎实的。

绿化带里的石头,鹅卵石上打了小孔,穿入黑色流苏线,猛一看以为女人涂着睫毛膏的眼睛,不懂是何装置艺术。

还有一次见到树下摆着几个竹编的圆簸箕,或立或铺地占据了一方草坪,引得路人驻足片刻。艺术是一种表达,不管你采用何种方式。不过能否引起他人的共鸣则另当别论。

延伸出年展大门外的作品。

大门右侧的情形。一赤铜塑成的苍劲老松。


学生作品总会展示出平常少有见到的表达角度,我等常有追不上的迟钝感,只能尽力去感知他们的呈现。

尖锐、自我,绝无讨好任何人的姿态,充满着现代青年看待并同样对待世界的态度。

这种玻纤作品太逼真了,逼真得让人不敢直视。

离开雕塑系,翻过小树林前往川美博物馆。途中随处可见的造像。

最爱的还是这座。

无数种解读。

《无器官的》

美术馆内还有部分2017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的作品。

全部由过去几十年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愉悦精神世界的旧电器组成的作品,录音机、磁盘机、光驱、DVD、固定电话机、路由器、386台式机、单色显示器,等等等等,重要的是它们还能工作,却已被人们毫不留情地抛弃。

观众。

一切都是风景,一切都是艺术。

地上摆着成捆的光缆,墙上是通信线缆在大漠中留下的痕迹。这幅作品原本并无新意,而我曾在公司的会议室中见过类似的相片,它们都由当时的高管拍摄。有意思吧这样的艺术家。

一幅简单的小油画作品。

葛宇路

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看见。就像照片中某个坐在汽车后座里的人根本不知道远处有一架照相机冲他按下了快门,而他就永久的,来不及微笑的,以最平庸的姿态,成为了一张照片里的一个黑影,被隔离了时空的我们看见。

以罗中立后期的油画作品人物衍生出的雕塑。有特色,可惜我欣赏无能。

罗中立油画作品。






这张照片是在展览现场截取的视频,画面中的罗中立形象来源于四川电视台1998年拍摄的五集纪录片《山里的日子》,那年他刚成为四川美术学院的院长。纪录片以罗中立油画《父亲》原型人物的孙子邓友仁一家为主线,讲述了大巴山区里农户的生活。川台的纪录片风格朴实,看得人意犹未尽。
“我们能期待谎言艺术家忏悔吗?”http://fashion.163.com/15/0727/09/AVH6H9I200264MK3.html

雕塑系楼前的工坊。

楼角旁被遗弃的金属头像作品。

鲁迅的神情特点清晰易辨,看得出学生塑形的基本功是扎实的。

绿化带里的石头,鹅卵石上打了小孔,穿入黑色流苏线,猛一看以为女人涂着睫毛膏的眼睛,不懂是何装置艺术。

还有一次见到树下摆着几个竹编的圆簸箕,或立或铺地占据了一方草坪,引得路人驻足片刻。艺术是一种表达,不管你采用何种方式。不过能否引起他人的共鸣则另当别论。

延伸出年展大门外的作品。

大门右侧的情形。一赤铜塑成的苍劲老松。


学生作品总会展示出平常少有见到的表达角度,我等常有追不上的迟钝感,只能尽力去感知他们的呈现。

尖锐、自我,绝无讨好任何人的姿态,充满着现代青年看待并同样对待世界的态度。

这种玻纤作品太逼真了,逼真得让人不敢直视。
“关于人间的欲望与不安”。向京在上海的雕塑展《没有人替我看到》中有不少这样的面孔。

木雕作品。艺术最擅长表现的便是矛盾、不可能,它并不真实,但存在于想象中并令你相信。比如这块榆木疙瘩带给人薄纸般的轻柔脆裂感觉。

《结》

木雕作品。艺术最擅长表现的便是矛盾、不可能,它并不真实,但存在于想象中并令你相信。比如这块榆木疙瘩带给人薄纸般的轻柔脆裂感觉。

《结》
《我想从永辉超市偷一桶矿泉水》
黄佳琦

不少观众在这份作品前驻足。作品从念头产生,到细致考察,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以此方式呈现,充满着某种“原来你忽略了很多”的提示。命题诙谐,很容易令参观者产生代入感。

一个散出灯光的立方体盒子。

忍不住地要去偷窥别人的生活。

《肺》

不少观众在这份作品前驻足。作品从念头产生,到细致考察,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以此方式呈现,充满着某种“原来你忽略了很多”的提示。命题诙谐,很容易令参观者产生代入感。

一个散出灯光的立方体盒子。

忍不住地要去偷窥别人的生活。

《肺》
余召丽
张达州

“小时候,也许是因为受到小说或电视剧的影响,心里一直对玉有种特别的喜欢,感觉玉是有灵性的,但是也许是家里或自己的缘故,一直没有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玉,直到在大学里上了玉石雕这门课程。但是不知怎么了,那种欲望突然没有那么强烈了,于是乎我想到了能让人感受到跟以往传统玉石不一样的东西。

“小时候,也许是因为受到小说或电视剧的影响,心里一直对玉有种特别的喜欢,感觉玉是有灵性的,但是也许是家里或自己的缘故,一直没有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玉,直到在大学里上了玉石雕这门课程。但是不知怎么了,那种欲望突然没有那么强烈了,于是乎我想到了能让人感受到跟以往传统玉石不一样的东西。
传统的玉石一般带给人的都是温润细腻光滑,我就想让人疏远它,就想到了危险。危险是一个出发点,我又想到了刺,于是我就采用了一些类似于蛇、蜈蚣、荆棘等等这些会让人远离的生物的基本型并在这基本型上添加了许许多多的刺,给人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冰冷感。至此,一种只可远观的吊坠出现了,当然了,这也是可以佩戴在身上的,只是戴在身上有可能会感受到坚硬的刺碰撞肉体的那种刺痛和冰冷感,软跟硬两种材质之间的碰撞。它只是可能不那么好戴,也应该没人会戴。这就是我所创作的首饰系列之吊坠。”
徐韦
汤惠倩
作者:龙德辉
创作时间:1979年
尺寸:114×80×84CM
材质:青铜
作者:龙德辉
创作时间:1960年
尺寸:53×96×137CM
材质:青铜
作品曾参加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现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这尊造像体量庞大,人物表情具有当年的艺术特点,猛一看,脑海中《新闻简报》留下的影像记忆便出现了。

离开雕塑系,翻过小树林前往川美博物馆。途中随处可见的造像。

最爱的还是这座。

无数种解读。

《无器官的》
塑像底部写着这个冰冷的名字。其实我个人原本很喜爱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标题,因为可以把作品完全交给观者去诠释。然而这座的名字实在太让人意外了,冷酷得几乎伤害了我,宁愿它叫《无题》

校园内又遇见了罗中立的羊。

我亲爱的小孩。

川美校园内建筑的编号。

以树枝为材料的造型艺术,如同山林间一位饱含艺术细胞的伐木工休憩时随意所搭。

激发人无穷的想象。



女儿上课的教室外。我对红砖存有永生的热爱。


校园内又遇见了罗中立的羊。

我亲爱的小孩。

川美校园内建筑的编号。

以树枝为材料的造型艺术,如同山林间一位饱含艺术细胞的伐木工休憩时随意所搭。

激发人无穷的想象。



女儿上课的教室外。我对红砖存有永生的热爱。


美术馆内还有部分2017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的作品。

全部由过去几十年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愉悦精神世界的旧电器组成的作品,录音机、磁盘机、光驱、DVD、固定电话机、路由器、386台式机、单色显示器,等等等等,重要的是它们还能工作,却已被人们毫不留情地抛弃。

观众。

一切都是风景,一切都是艺术。

地上摆着成捆的光缆,墙上是通信线缆在大漠中留下的痕迹。这幅作品原本并无新意,而我曾在公司的会议室中见过类似的相片,它们都由当时的高管拍摄。有意思吧这样的艺术家。

一幅简单的小油画作品。

葛宇路
《对视》
这个艺术形式非常特别。

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看见。就像照片中某个坐在汽车后座里的人根本不知道远处有一架照相机冲他按下了快门,而他就永久的,来不及微笑的,以最平庸的姿态,成为了一张照片里的一个黑影,被隔离了时空的我们看见。
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无名的人。
于是我试图还原那些无法看见的部分,或者做一些过度的解释。文字部分都截取自小说里的对白部分。相机凝固了物像的显影,我呈现了每个人在那个时空里意识流动的定格。

以罗中立后期的油画作品人物衍生出的雕塑。有特色,可惜我欣赏无能。

罗中立油画作品。






这张照片是在展览现场截取的视频,画面中的罗中立形象来源于四川电视台1998年拍摄的五集纪录片《山里的日子》,那年他刚成为四川美术学院的院长。纪录片以罗中立油画《父亲》原型人物的孙子邓友仁一家为主线,讲述了大巴山区里农户的生活。川台的纪录片风格朴实,看得人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