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新场川王宫与佛子岩


标签:
建筑 |
分类: 旅行 |
川王宫位于大邑新场镇川王宫村虎跳河畔,是一处清末民初修建的木构建筑群,现为道观。
成都滚发至大邑客运中心的班车,票价20元,在大邑客运中心乘10路公交车新场镇下,票价3元,在新场镇换乘至出阝 (chu) 江镇的乡村客运,到川王宫票价4元。川王宫就在公路旁,注意发车间隔时间为20分钟。
川王宫大门紧贴公路,这样开门的方向让人直觉上有些别扭,而网上看到的川王宫照片,原来坐落于一片平坦的菜地之间。
一入山门,眼前两株紫薇树衬着屋顶的八角阁楼。
这幅对联除主联对仗工整外,又不遗余墨完整地介绍了川王宫的景致,挺少见的。

挂在钟上的木槌。

川王宫内部呈狭长条布局,主要建筑大抵依中轴线对称而建。

移步穿过每一个天井,上方的阁楼总是引人注目,其飞檐和透窗造型各异。


挂在钟上的木槌。

川王宫内部呈狭长条布局,主要建筑大抵依中轴线对称而建。

移步穿过每一个天井,上方的阁楼总是引人注目,其飞檐和透窗造型各异。

连接两侧通道及房屋转换处的结构,也有些看头。

放生池上的二层水榭,下方建有木梯,天花的木板平整地出现在眼前,让人心生登高远眺之意,可惜不允许登梯。

放生池也对称而建,池内有金鱼,奇怪的是水很是浑浊。近期大雨,这池水与外面的虎跳河水相通也未可知。


几位道士及道姑安静地坐立于八角亭下。川王宫的建筑谈不上精细,然内里气韵闲适,颇为怡人。

这位年轻的道姑正低头看手机,乌黑的青丝挽成的发髻,从混元巾顶部露出来,形状优美。

川王宫仅存的一株古柏树,据说原来周边有几十株,修电站时被砍,这株是生长在川王宫内里才得以留下的。
花瓶被她置于茶室中。石蒜也称彼岸花,因花叶两不相见的寓意。
成都市内的道观青羊宫,山门、八卦亭、三清殿,是非常完整的道教宫观,道教名山青城山,格局被放大,与青城山的自然山水浑如天成。这川王宫如道观盆景版,在一处建筑群里,按中轴线翻制了各处,虽也一样不落,人在其中,到底感觉是狭促了些。

眼见各位道姑在这儿安之若素,自己也试着于想象中置身于此,终承认还是无法静下心来,就像这天井外的天空和远处的山更吸引人一般。到底我是个假行僧,“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


成都市内的道观青羊宫,山门、八卦亭、三清殿,是非常完整的道教宫观,道教名山青城山,格局被放大,与青城山的自然山水浑如天成。这川王宫如道观盆景版,在一处建筑群里,按中轴线翻制了各处,虽也一样不落,人在其中,到底感觉是狭促了些。

眼见各位道姑在这儿安之若素,自己也试着于想象中置身于此,终承认还是无法静下心来,就像这天井外的天空和远处的山更吸引人一般。到底我是个假行僧,“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

拨给信众居住的房间也许就在客房里。
从公路上拍的川王宫。
垂脊上的饰纹。
上面的照片是绕到大殿后的农家外拍摄的,这户人家的房屋屋顶也飞檐悬鱼,与川王宫的建筑风格一致,根据所处的位置,难免让人怀疑曾为川王宫的一部分附属设施。

电站拦水坝。

从水坝的位置望过去,川王宫掩映在绿荫中。

大坝对岸的山体,一圈红砂岩体裸露在外。

大坝蓄水的上方,水面如镜。

不远处,临水处、半坡及山顶连成一线的建筑,便是佛教寺院佛子岩。

站在拦水大坝上,水流急速下泄时发出的轰鸣声令人胆颤心惊。

因河道狭窄,相传曾有老虎一跃而过出江,故这一段出江亦称虎跳河。电站大坝蓄水后,水底巨大平整的岩石暴露于河道中,靠近川王宫一侧的河床岩体上还有凿石的痕迹。

继续上行,前往佛子岩。

“佛子岩原是一片山崖绝壁,明朝时期就有能工巧匠在此雕刻大小佛龛观音,镇水祈福,建庙朝拜。后因修路劈山,炸毁了部分石刻,现保留有山顶寺庙和临水部分石刻。灵官大殿建于临水石刻走廊,内有重新雕塑石刻观音,栩栩如生,龙王虾兵龟丞相镇守几丈深潭一汪碧水。古老的天神石刻龛位于长满青苔灌木的崖壁,现水面上的崖壁还保留有丈余高的几座观音石刻,可惜得乘船才可观仰。”

灵官大殿。

佛子岩的气场很特别,有一丝胡金铨电影《山中传奇》的那种轻微地神秘感。从灵官大殿一路朝下往水面方向的路只是曲折而已,本身并不长,庙也不大。可能当时只我一人进入的缘故,觉得又害怕又好奇,心里怦怦直跳,脚下不可控制地被梯步引下去、引下去......

一进后,紧傍山崖的小路又伸往一方形的山门,小道潮湿不堪,头上遮天蔽日的,幸好道旁修了实心围墙,令人稍稍心安。围墙不高,每隔一小段儿上头就塑着一小狮子。

石狮子居然扭过头来望着人。

小道旁边香樟树的枝柯分了岔往下方的飞檐握了过去。

这扇门顶部三角造型,加上“鉴古明今”的门楣题字,居然有些惊心的意思。

造像剥落风化严重,仅极少处还残留些兰色颜料的痕迹。

这尊保存较好。

佛像顶部的背光,菩萨右手边的武士都清晰可辨,两侧的菩萨脚下环绕的彩云和身上环绕的飘带也完好无损。

武士下半身的铠甲及绑腿纹饰。

这龛本有三尊造像,最左侧的几乎风化不可见,剩余的两尊神情威武。
这尊造像面部剥蚀也很厉害了,他看上去像是一位天神,头戴宝冠,腰缠猛兽图案的护心铠甲。

这尊造像身形巨大,头部已风化不见,衣袂的线条刻得很深,脚旁好像还蹲着瑞兽。可惜无法观其全貌。

栈道最突出处的上方也有佛龛及小像。

岩石上的方孔可能是当初工匠雕刻时搭架所留。

在栈道结束的这个地方还有一个石窟,外面用石条立了方形门框。

若要一窥佛子岩全貌,须得荡舟于江面才可。

脚下临水,头顶巉岩,此处俨然如同一幅古画。

栈道旁的铁质栏杆也有变化,线条并不简单枯燥。

身体与心灵都需寻找安全感,自古至今并无改变。
参考资料: 纸帆船《大邑川王宫:美哉,哀哉!》
前一篇:新津知美术馆
后一篇:广汉文庙内的开元寺铁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