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襄的清溪古镇
标签:
古镇 |
分类: 旅行 |
据考证,清溪古城为全国仅存的唐代唯一州城。
九襄客运站内,有面包车可直达清溪,车程约一刻钟,票价4元。
1908年8月5日,一个叫尼尔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的英国著名的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从泸定经化林坪翻越飞越岭后,来到四川省汉源县进行植物学、动物学考察。
在汉源县境内的考察中,威尔逊拍摄了十余幅照片,其中有两张汉源清溪古镇全貌的照片。

清溪黄牛肉特别美味,到了这儿,我们自然不会错过。

九襄之行安排了两天,随身带着洗漱用品。吃完清溪黄牛肉,在路边刷了个牙。并不觉得自己这样不礼貌。

清溪的风特别地大,光线也非常强,令人想起大理的气候。

路口一个制作铝盆的简易作坊。从收废材料,到用鼓风机升温熬制液态铝,再进行倒模,处理半成品,一切流程都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进行。每一口铝盆卖价70元。

购买铝盆的当地人。看到溶入的材料里含各种工业设备上拆除下来的物件,我提醒一位背着铝盆回家的妇女,不要让它接触食用品。但看这些锅、盆,多半用来煮饭,盛水了。

食品安全,各种生活用具的安全常识,真希望这些淳朴的老乡们也能了解。

顺着路牌拐进了古城,一段荒凉的古城墙出现眼前,夯土上长满着小灌木。因为风大,加上土层薄,在满城的果树早已开花结果的四月天,它们的枝条依旧是光的。

房后的空地上,栽种着花椒树。清溪的花椒非常有名,颜色红亮,麻香浓郁。据当地人讲,收购价大约在70元到100元不等。

到处都是车厘子树,当地人称大樱桃,五月中旬成熟上市,果实比起樱桃来讲,个头大,耐储存,方便长途运输。

车厘子树的花才谢,有的枝柯上还有残留的花瓣,太阳晒着,香气依旧扑鼻。

保存下来的清溪古城,主道呈十字状,横短竖长。短的通往文庙。在十字路口交汇的另一条长街坡度极大,其最高处便是清溪今天仅存的古城门洞。

这种交通要塞,当初不知是多么重要的地段,如今却荒芜了。
一位劳作回来的大爷,刚到自家门口,就喊坎上的老婆子赶紧地接过肩上的镐头。
大爷八十多了,身板儿高大健硕,脸上还留着漂亮的胡子。我感觉他不像是当地人,祖上也许是移民过来的。进屋后他坐在火塘边烤火休息。这种火塘其实烧的还是蜂窝煤,因为抬高了一截儿,比散在地上直接烧柴火的那种要整洁许多,还可以让人舒服地歇脚。
他家火塘上面的房梁上挂着几块腊排骨。

古镇的人很少,这家今天办什么喜事,来了好多的客人,大家彼此寒暄着。

墙上稚嫩的笔迹,细一看,抄录的可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文运,就这样展示在我们面前。很想知道,当初写它的那个孩子,他(她)现在哪里?

右下角砌墙的砖上,也有阴刻的字迹,虽然无法辨认,但笔峰却保留了下来,只有习过大字的人才会这样起笔画。

土坯房。横梁伸出墙外,一根木条穿过它,起固定横梁的作用。

小女孩和猫。

住在老街上的陈姓大爷,说一口地道的老成都话。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如今在清溪老家颐养天年。

老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参观他家的老宅子。这是他家院儿内的一棵老樱桃树,满是树瘤,已不怎么结果子了。

屋后就是他家的果园,以花椒为篱,中间还有棵高大的老核桃树。

清溪古城的老城门。这是朝向城内的一面。城头破败不堪,上面衰草连天。
这是朝向城外的那一面,保存稍好,门洞上方由三层砖竖砌出来的圆拱还算完整。
这面城墙内部还能见到连接城门的木构件,下方厚重的石墙上留着个正方形的深孔,应该是关闭城门后固定门闩的。想来当初这儿曾有人看守。

城门洞顶部早夷为平地,旁边栽有樱桃树和苹果树。
苹果花儿开得正好,全不顾是长在荒城之上。
老人指着远处一棵开紫花的泡桐树,作为定位,开始为我讲清溪曾经的九街十八巷,那些被毁掉了的牌坊、庙宇,还有祠堂。


照壁。五角星极其突兀,疑心是后加的。

孩子们。

四川省文保,清溪文庙。新中国成立后,这儿成为汉源县清溪区办事处驻地,文庙得以保存下来。

泮桥的桥面上铺着黑色的万字纹花砖,靠近棂星门方向的一段花砖不见了,代以水泥糊底。后来在万仞宫墙上,看到中间圆形部分用黑色万字纹花砖拼贴而成。那个部位原来应另有图案的,也许被毁,只好取泮桥的花砖权且补之,谓拆东墙补西墙。

杏坛四角除了那株古老的紫荆树外,还分别植有两株桂树和一棵柏树,其中一株老桂树已死,幸喜干枯的枝干还未倒下,现紧贴老枝附近种了一圈小桂树,小树们生得欣欣向荣,旺盛的枝条把老桂的根包裹了起来,仿佛老树生新枝。

大成殿。


署清溪县知县广西桂林臣张九思,署清溪县训导川西灌县臣杨楫。嘉庆三年戊午长至。

钟楼。

一仞为七尺,万仞言其高。清溪文庙万仞宫墙的墙头为庑殿顶,上布灰色筒瓦。

文庙外一条小巷,顶头一株开满紫花的泡桐树,旁边是学校操场。

退回到十字路口,参观最下端的一条老街。太阳下山后,清溪的风更大了,我取出围巾戴在头上。


过街楼格局的小院子。

依稀可见城门洞。再见,清溪古城!

第二天中午,再次乘车抵达清溪,请了一位当地的三轮车师傅,开车送我们到清溪茶马古道的起点羊圈门。来回车资共40元。

这儿就是清溪茶马古道的起点:羊圈门。

古驿道已废弃多年,虽是平常的石路、土墙,然而这里却沉淀着丰富的历史。


这处古堡遗址保留得相对完整,下方石砌的水槽内满溢清水,上面则建成一平顶小屋,朝向驿道的一面还开有窗孔,顶部平坦,在山区地方,这种结构可以用来晾晒粮食。

如今,这些废弃的城堡已经变成了花椒田。

荒芜了烽火边城。

一根黑色的水管从山谷的河流里汲水上来,做花椒田的灌溉之用。

城堡建在一处断崖上,坡下植被丰富,一种植株矮小紧贴地面生长的高山杜鹃正围着颓垣的脚下盛开,不知是否当初住在这儿的人栽种的。

最高处的旧堡遗址。

高山杜鹃花。这是小叶的品种,花朵也较小,大叶高山杜鹃还只长着花苞,大约五月份以后就可以观赏到。

花开花谢,云起云落。

垭口有泥石流冲刷的印记。

美丽的杜鹃花迎风而展。

山腰上的古道,走过一对年轻人,他们的身影弯过了垭口,有种陪着你走遍万水千山的永恒。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看到他们回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