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襄的清溪古镇

(2016-04-21 09:15:51)
标签:

古镇

分类: 旅行

据考证,清溪古城为全国仅存的唐代唯一州城。

九襄客运站内,有面包车可直达清溪,车程约一刻钟,票价4元。

九襄的清溪古镇
清溪古镇。

九襄的清溪古镇

1908年8月5日,一个叫尼尔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的英国著名的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从泸定经化林坪翻越飞越岭后,来到四川省汉源县进行植物学、动物学考察。

在汉源县境内的考察中,威尔逊拍摄了十余幅照片,其中有两张汉源清溪古镇全貌的照片。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链接如下:http://www.youduo.com/forum/redirect.php?fid=233&tid=31577&goto=nextoldset九襄的清溪古镇
清溪黄牛肉特别美味,到了这儿,我们自然不会错过。

九襄的清溪古镇

九襄之行安排了两天,随身带着洗漱用品。吃完清溪黄牛肉,在路边刷了个牙。并不觉得自己这样不礼貌。

九襄的清溪古镇
清溪的风特别地大,光线也非常强,令人想起大理的气候。
九襄的清溪古镇
路口一个制作铝盆的简易作坊。从收废材料,到用鼓风机升温熬制液态铝,再进行倒模,处理半成品,一切流程都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进行。每一口铝盆卖价70元。
九襄的清溪古镇
购买铝盆的当地人。看到溶入的材料里含各种工业设备上拆除下来的物件,我提醒一位背着铝盆回家的妇女,不要让它接触食用品。但看这些锅、盆,多半用来煮饭,盛水了。

九襄的清溪古镇
食品安全,各种生活用具的安全常识,真希望这些淳朴的老乡们也能了解。

九襄的清溪古镇
顺着路牌拐进了古城,一段荒凉的古城墙出现眼前,夯土上长满着小灌木。因为风大,加上土层薄,在满城的果树早已开花结果的四月天,它们的枝条依旧是光的。
九襄的清溪古镇
房后的空地上,栽种着花椒树。清溪的花椒非常有名,颜色红亮,麻香浓郁。据当地人讲,收购价大约在70元到100元不等。

九襄的清溪古镇
到处都是车厘子树,当地人称大樱桃,五月中旬成熟上市,果实比起樱桃来讲,个头大,耐储存,方便长途运输。
九襄的清溪古镇
车厘子树的花才谢,有的枝柯上还有残留的花瓣,太阳晒着,香气依旧扑鼻。
九襄的清溪古镇
保存下来的清溪古城,主道呈十字状,横短竖长。短的通往文庙。在十字路口交汇的另一条长街坡度极大,其最高处便是清溪今天仅存的古城门洞。
九襄的清溪古镇

这种交通要塞,当初不知是多么重要的地段,如今却荒芜了。

九襄的清溪古镇
岁月带走了所有的笑声。
九襄的清溪古镇
十字路口从有城墙的街道往下的一段。九襄的清溪古镇

 这是往上的一段街,顶头就是城门洞了。一位穿着手工缝制蓝布袄的老太太正站在中央,她已经九十多岁了,缠裹足,人长得高鼻梁,小口,皮肤仍然光滑。

九襄的清溪古镇
老太太笑起来的样子,让人看出她曾经的秀丽。
九襄的清溪古镇

一位劳作回来的大爷,刚到自家门口,就喊坎上的老婆子赶紧地接过肩上的镐头。

九襄的清溪古镇

大爷八十多了,身板儿高大健硕,脸上还留着漂亮的胡子。我感觉他不像是当地人,祖上也许是移民过来的。进屋后他坐在火塘边烤火休息。这种火塘其实烧的还是蜂窝煤,因为抬高了一截儿,比散在地上直接烧柴火的那种要整洁许多,还可以让人舒服地歇脚。

他家火塘上面的房梁上挂着几块腊排骨。

九襄的清溪古镇
古镇的人很少,这家今天办什么喜事,来了好多的客人,大家彼此寒暄着。
九襄的清溪古镇

墙上稚嫩的笔迹,细一看,抄录的可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文运,就这样展示在我们面前。很想知道,当初写它的那个孩子,他(她)现在哪里?

九襄的清溪古镇
右下角砌墙的砖上,也有阴刻的字迹,虽然无法辨认,但笔峰却保留了下来,只有习过大字的人才会这样起笔画。
九襄的清溪古镇
土坯房。横梁伸出墙外,一根木条穿过它,起固定横梁的作用。
九襄的清溪古镇
小女孩和猫。
九襄的清溪古镇
住在老街上的陈姓大爷,说一口地道的老成都话。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如今在清溪老家颐养天年。
九襄的清溪古镇

老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参观他家的老宅子。这是他家院儿内的一棵老樱桃树,满是树瘤,已不怎么结果子了。

九襄的清溪古镇
屋后就是他家的果园,以花椒为篱,中间还有棵高大的老核桃树。
九襄的清溪古镇
清溪古城的老城门。这是朝向城内的一面。城头破败不堪,上面衰草连天。

九襄的清溪古镇
有过多少往事?
九襄的清溪古镇
城墙的的外砖已不见踪影。
九襄的清溪古镇

这是朝向城外的那一面,保存稍好,门洞上方由三层砖竖砌出来的圆拱还算完整。

九襄的清溪古镇

这面城墙内部还能见到连接城门的木构件,下方厚重的石墙上留着个正方形的深孔,应该是关闭城门后固定门闩的。想来当初这儿曾有人看守。
九襄的清溪古镇
城门洞顶部早夷为平地,旁边栽有樱桃树和苹果树。九襄的清溪古镇
苹果花儿开得正好,全不顾是长在荒城之上。

九襄的清溪古镇
最远处山峰许多的褶皱,不知有多陡峭,好像那就是鸡冠山吧?
九襄的清溪古镇

老人指着远处一棵开紫花的泡桐树,作为定位,开始为我讲清溪曾经的九街十八巷,那些被毁掉了的牌坊、庙宇,还有祠堂。
九襄的清溪古镇

“清风雅雨诗荥经”。清溪的风特别地大,在通往大相岭的山脊上,已经矗立着三根风力发电设备的巨大机塔,要不了多久,待转子叶片安装好,这儿又是一番新的景致。
九襄的清溪古镇
清溪的新民居,很有辨识度,近看,外墙和门窗都有灰蓝色的装饰线条。
九襄的清溪古镇
沿着城墙内门外的墙根下,一排老核桃树望不到边儿。九襄的清溪古镇
湮没了荒城古道。垂垂老矣的清溪古城墙,你还能立在这儿多久?
九襄的清溪古镇
一对大石磨平放于墙洞内。
九襄的清溪古镇
如此巨大的石磨,要靠水的势能才能推得动。
九襄的清溪古镇
城门洞宽约三米,长约十米,两边都留有水槽,将山上的水引入城内的街道。
九襄的清溪古镇
城墙内的砖壁上留下的标语痕迹。
九襄的清溪古镇
岁月。
九襄的清溪古镇
离开清溪古城门。
九襄的清溪古镇
通往文庙的街道旁,保留完好的老房子。只看它垂花门的精致,就知道它的过去。
九襄的清溪古镇
清溪初级中学。这儿紧靠着清溪文庙,新的清溪中学与文庙相对,是震后由襄樊援建的。
九襄的清溪古镇
照壁。五角星极其突兀,疑心是后加的。
九襄的清溪古镇
孩子们。
九襄的清溪古镇
四川省文保,清溪文庙。新中国成立后,这儿成为汉源县清溪区办事处驻地,文庙得以保存下来。
庙内古树参天,郁郁苍苍。贤关内外坐着一些在此卖腌菜、干豆角的老人,他们告诉我这树叫青木。多好听的名字!
九襄的清溪古镇
“文武官员,至此下马。”见我们要给这块石碑拍照,当地人都起身离开,为我们腾出空地儿来。
九襄的清溪古镇
此番情形,在清溪这个古镇上出现,我并未觉着有什么违和感。
九襄的清溪古镇
门内也是如此。
九襄的清溪古镇
万仞宫墙。每一块花砖上都烧制着万字花纹,靠近地面的石头特意刻成水波纹状,形成墙裙。
九襄的清溪古镇
棂星门。

九襄的清溪古镇
泮桥。这儿能看到万仞宫墙后面的全貌,左侧圣域没有打开,右边就是入门处的贤关。
九襄的清溪古镇
棂星门石坊上的石雕像风格与九襄的石牌坊完全相同,造型也是戏剧式的,可能工匠是同一时期之人。
九襄的清溪古镇
就连夹杆石的造型也与九襄石牌坊的完全一致。
九襄的清溪古镇
左侧的石坊上还残留着那几个曾出现频率极高的字。
九襄的清溪古镇
棂星门石牌顶上立有四根石枋,浮雕着云纹图案,舒卷自如。
九襄的清溪古镇
石枋顶收得甚是美观。
九襄的清溪古镇
石狮图。
九襄的清溪古镇
清溪文庙内的立柱都采用这种方形的木柱,比较简洁。
九襄的清溪古镇
穿斗式构架。
作为庙宇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一般会采用抬梁式木构架,联想到这里的立柱也没有使用圆木,可以推测当初文庙还是建得相对简陋的。
九襄的清溪古镇
泮桥的桥面上铺着黑色的万字纹花砖,靠近棂星门方向的一段花砖不见了,代以水泥糊底。后来在万仞宫墙上,看到中间圆形部分用黑色万字纹花砖拼贴而成。那个部位原来应另有图案的,也许被毁,只好取泮桥的花砖权且补之,谓拆东墙补西墙。
以上是我胡乱想的,并无根据。
九襄的清溪古镇
进入文庙内的杏坛,这株古老的紫荆树非常引人注目。
九襄的清溪古镇
据守护文庙的文馆员介绍,清溪文庙为清代时建造,当初选址时就是看上了这棵已有一千五百年的老紫荆树,可以说是以树建庙。
九襄的清溪古镇
清溪文庙是省级文保,有专人守护。
九襄的清溪古镇
杏坛四角除了那株古老的紫荆树外,还分别植有两株桂树和一棵柏树,其中一株老桂树已死,幸喜干枯的枝干还未倒下,现紧贴老枝附近种了一圈小桂树,小树们生得欣欣向荣,旺盛的枝条把老桂的根包裹了起来,仿佛老树生新枝。
九襄的清溪古镇
大成殿。
九襄的清溪古镇
大成殿闭着门,在万世师表的牌匾下,供奉着孔子的牌位,下方一块御碑。
九襄的清溪古镇
拜台石壁上的透雕团龙。
九襄的清溪古镇
石雕的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
九襄的清溪古镇
神位由整石雕刻而成,敷色鲜艳,基座造型优美。石牌后面无字无图案。
九襄的清溪古镇
神位前的香烛台也是石刻的,计有六层,形状各异。
九襄的清溪古镇
香烛台上的雕刻纹饰,好像看到有鱼变龙。
九襄的清溪古镇
嘉庆年间的石碑。
清溪文庙始建于嘉庆四年(公元1800年),光绪九年(1884年)全部落成,共三进院落。建文庙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玉渊书院。
九襄的清溪古镇
署清溪县知县广西桂林臣张九思,署清溪县训导川西灌县臣杨楫。嘉庆三年戊午长至。
九襄的清溪古镇
钟楼。
九襄的清溪古镇
宛若新生的老桂树。
九襄的清溪古镇
年青的柏树。
九襄的清溪古镇
厢房。
九襄的清溪古镇
该进行维护性修缮了。
九襄的清溪古镇
残垣。
九襄的清溪古镇
假若你能说话。
九襄的清溪古镇
这是文庙新修的洗手间,靠近清溪古城墙。
九襄的清溪古镇
城墙遗址。
九襄的清溪古镇
城春花木深。
九襄的清溪古镇

九襄的清溪古镇
从圣域望出去的远山。
九襄的清溪古镇
“万仞宫墙”,张大千的字。
九襄的清溪古镇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司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九襄的清溪古镇
一仞为七尺,万仞言其高。清溪文庙万仞宫墙的墙头为庑殿顶,上布灰色筒瓦。
九襄的清溪古镇
文庙外一条小巷,顶头一株开满紫花的泡桐树,旁边是学校操场。九襄的清溪古镇
退回到十字路口,参观最下端的一条老街。太阳下山后,清溪的风更大了,我取出围巾戴在头上。
九襄的清溪古镇
老街上最气派的建筑。二层小楼,贴着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
九襄的清溪古镇
正门的牌子上写着汉源县清溪信用社,木门刷“拍卖”两个红漆大字,外加电话号码。难道此楼要被拍卖?
九襄的清溪古镇
庄稼医院。
九襄的清溪古镇
门口的条石样子奇特,也许是旧时什么建筑上的石构件。
九襄的清溪古镇
税务局。
刚好之前有翻那本《大学英语》,一篇课文开头就讲到:“美国人常说,一个人的一生仅有两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死亡和税。”
其实我们又何尝离开过税?只是大部分人不像美国人那样明白而已。
九襄的清溪古镇
过街楼格局的小院子。
九襄的清溪古镇
依稀可见城门洞。再见,清溪古城!
九襄的清溪古镇
第二天中午,再次乘车抵达清溪,请了一位当地的三轮车师傅,开车送我们到清溪茶马古道的起点羊圈门。来回车资共40元。
九襄的清溪古镇
雨过天晴。我刚要踏上古道,一瞬间,眼前的花椒田,水渠里,还有农家屋旁晾晒的草堆上,突然升腾起阵阵云烟,如同仙境,令置身其间的我浑身颤栗不已。此番神迹仅持续了约15秒,一眨眼又恢复如前,仿佛从未发生过什么。
感谢大地,接受了我的拜访!
九襄的清溪古镇
关于清溪的茶马古道,先要了解清溪的地理位置。
清溪古城,汉代始建,自秦汉开始至1950年,历代郡、州、县治地均设于此,设治时间长达2000多年。清溪为雅(雅安)、宁(西昌)、康(康定)、乐(乐山)四署的交通枢纽。旧时的丝路、茶道、盐道都在这里交汇。九襄的清溪古镇
这儿就是清溪茶马古道的起点:羊圈门。
九襄的清溪古镇
古驿道已废弃多年,虽是平常的石路、土墙,然而这里却沉淀着丰富的历史。九襄的清溪古镇
从羊圈门开始上行,古道两旁依旧可见城池的痕迹。这里就是王建城遗址了。
九襄的清溪古镇
据《清溪县志》记载,这里是汉武侯的置军旧垒,为保清溪县城的安全,唐代的韦皋、李德裕先后在此增置三堡,至五代王建置城。故名王建城。
九襄的清溪古镇
旧城虽毁,然旧堡遗迹还残存可见。
九襄的清溪古镇
道旁一块石碑,显示这儿正在准备筹建寺庙。
九襄的清溪古镇
无论多么简陋的乡间小庙,都曾并将继续安放本地人的心灵寄托。
九襄的清溪古镇
其实像我这样的过客何尝不也一样呢?所以我会于土地庙的功德箱内递入一片心愿。
九襄的清溪古镇
土地爷眼神深邃,心怀慈悲,胸藏韬略,看上去居然带着帝王之相。
九襄的清溪古镇
这处古堡遗址保留得相对完整,下方石砌的水槽内满溢清水,上面则建成一平顶小屋,朝向驿道的一面还开有窗孔,顶部平坦,在山区地方,这种结构可以用来晾晒粮食。
九襄的清溪古镇
如今,这些废弃的城堡已经变成了花椒田。
九襄的清溪古镇
荒芜了烽火边城。
九襄的清溪古镇
岁月带走了多少的脚步声。
九襄的清溪古镇
时光如墙垣上古老的蕨类植物般缓慢得几乎静止。
九襄的清溪古镇
汉源出产花椒,尤以清溪的花椒为上品,又称贡椒。
九襄的清溪古镇
远处的大相岭云遮雾罩。
大相岭是四川天然的气候分界线,北坡的雅安阴湿雨多,南坡的清溪干燥风大。清溪古城风大,无时不是劲风,走在街上,听到大树和街边的卷帘门被风吹得嘎嘎作响。这儿非常适宜花椒的生长。
九襄的清溪古镇
一根黑色的水管从山谷的河流里汲水上来,做花椒田的灌溉之用。
九襄的清溪古镇
花椒田内立着一块大清光绪二十九年石碑,上面是一份县正堂示,记载着关于豁免贡椒事案的来由。石碑是重刻的,看得出尽量保留了原来的样貌,包括已经模糊掉的字迹也是照实纪录,所以读起来比较困难。
这种不增不添的态度殊为可嘉。
九襄的清溪古镇
大相岭已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山上的植被丰富,虽是春天,却有着秋野那样色彩斑斓的彩林。
九襄的清溪古镇
靠近沟谷地带的花椒田正逐步往上移。
九襄的清溪古镇
这儿立着一块王建城遗址的石碑。
九襄的清溪古镇
此处城堡遗址面积最大,位置靠近古道弯过山腰的第一个垭口。
九襄的清溪古镇
古道两边随处可见的断壁。
九襄的清溪古镇
城堡建在一处断崖上,坡下植被丰富,一种植株矮小紧贴地面生长的高山杜鹃正围着颓垣的脚下盛开,不知是否当初住在这儿的人栽种的。
九襄的清溪古镇
最高处的旧堡遗址。
九襄的清溪古镇
高山杜鹃花。这是小叶的品种,花朵也较小,大叶高山杜鹃还只长着花苞,大约五月份以后就可以观赏到。
九襄的清溪古镇
花开花谢,云起云落。
九襄的清溪古镇
很像牡丹叶片的一种植物,花开四瓣。
九襄的清溪古镇
别看这些杜鹃矮小,其实都是很老很老的植株了,大约每年都会被人用刀砍掉老枝,开花的只是当年新生的枝条。
九襄的清溪古镇

九襄的清溪古镇
山麓延绵,山路如衣带伸向远方。
九襄的清溪古镇
远远望见九襄。
九襄的清溪古镇
古时候住在这里的,会不会有位女子?她会不会和我一样,喜爱眼前的大山,杜鹃花,还有那永远在山巅上流连的白云?
九襄的清溪古镇
垭口有泥石流冲刷的印记。
九襄的清溪古镇
美丽的杜鹃花迎风而展。
九襄的清溪古镇
山腰上的古道,走过一对年轻人,他们的身影弯过了垭口,有种陪着你走遍万水千山的永恒。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看到他们回来。
九襄的清溪古镇
再看一眼,这千年茶马古道。
九襄的清溪古镇
电话联系好三轮车师傅后,我们离开羊圈门,到达村子里。一只藏獒威武地趴在窗口。
九襄的清溪古镇
山里人家,门口的单瓣牡丹花还在盛开。
九襄的清溪古镇
从云缝里洒下的光束,照着大地上这千年的清溪。
九襄的清溪古镇


                                                                        2016年4月16日17日摄于汉源九襄清溪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