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白云山乌尤寺


标签:
寺庙 |
分类: 旅行 |
现在一般人普度的时候所拜的“普度公”,在佛教中称作“面然大士”,“面然”的意思就是脸长得很难看。其实他是菩萨的化身,故意示现恶形让阿难体悟人生无常──哪怕是很年轻、很庄严的人,终究逃不过无常的境界。
面然也叫乌尤。乌尤为印度语之音译,汉译为面然,为佛教密宗瑜伽部主尊之一。
我们乘新津市内公交508路到邓双站下车,司机指着一条修好但未通车的大路,告诉我们一直走到山脚,再上山就是乌尤寺了,全程大约还有十二里路。
山脚下即成乐高速,高架桥下一道古堰水流湍急,旁有茶馆。川内泡茶馆者多为中老年男子,见我们从公路桥下穿出来,好奇地望着我们。后一彭姓师傅愿意开车载我俩上山,开价20元。
乌尤寺内。南无阿弥陀佛。
进乌尤寺购了香蜡后,顺着山墙敞开的一道门,进去后却见是个普通农家小院的结构,但房顶上能见到寺庙才有的雕梁画栋和飞檐。一位中年男子进得庙来,点头问好,告诉我们老住持没有起床,请我们自行参观。很奇怪,他的口音显出他不是川人,倒仿佛是靠近山东或河南地界的。
因无法拍照,大殿内菩萨前那个石雕的供桌被一块紫红色绣花的丝绒布所遮挡,仅从侧面能一窥它的面目。据说此石雕的祭祀台与新津观音庙内的风格完全相同,疑是同一位工匠所刻。
年纪越长,内心越弱。从前我进寺庙,只当自己是个看客,如今却慢慢儿地觉着天上也许真的有一双眼睛看着我:“前几世,修得少,这一世,多离苦。莫嗟怨,慢慢走。”
我就这样慢慢儿变成了一位香客。
面朝山内的方向,才是正门,这样看来,我们刚才算是通过旁门左道进的寺庙呢!
庙内的居士。他把山门前水槽内的水全部舀出,重新换成干净的水。后来中午时我们在一张桌子上吃的斋饭。
乌尤寺。
老住持会中医。庙内功德箱旁一张桌子上放着些草药,一旁的竹椅子被汗渍得油光水滑的,也许天气好的时候她就坐在这里给前来此地的善男信女们看病开药方,解人的肉体之苦。
客堂。
烧饭的婆婆问我们是否在这里用斋饭,我答应了。后来就见庙顶上有柴烟升了起来,我进到厨房,见她正在蒸米饭,篮子里装着的就是中午准备要吃的娥眉豆。
很乖的小狗。
老住持年岁已高,但能力卓尔,居然把个乌尤寺撑了起来。墙上是佛教协会的照片。
非常写实的凤凰造型。
烧饭的居士鲁婆婆。她每天为寺庙内的人做三餐饭,庙内给她开一千多元的工资。
做饭期间,进来一对中年夫妇,他们是蒲江西来镇人,在此地刚承包了二十亩柑橘园,准备改良果树,种植春建(音,一种柑橘类)。
上山时,开车的司机告诉我们这里的柑橘园刚被外地的老板承包了,没想到在这儿遇到他们,真是巧啊!
老板姓王,他太太姓李。
果园是按照柑橘树苗算费用的,一亩地大约120到150棵树,每棵树根据大小付费6元到8元不等,算下来一亩地大约租金为一千元。承包期限二十年,每年付一次租金。这些树他重新请人嫁接,每株的人工和枝条费用差不多需要10元左右。
老王是个能干的人,自家在蒲江种了十来亩柑橘,栽培经验丰富。他告诉我们自己以前当过村支书,后来又做过水果收购者和农民之间牵线搭桥的相关工作。
对做实业的人,我发自内心地尊重。
他太太是个娇小玲珑的女人,生得一张秀丽的脸庞。
一进厨房,她就坐在灶台下,用火钳夹些灶旁堆放的桉树叶子,帮着鲁婆婆烧起火来。
斋饭准备好后,鲁婆婆带我到庙内一块悬挂在檐下的铁板旁,用一根顶头是个结疤的木棍敲了三下,意为开饭钟。回来后,只见李女士已在水池旁为大家洗好了吃豆花装蘸水的小瓷碟,又准备好大家盛饭的碗端了进去。
这个女人的容貌给人说不出的安宁气息。她是那么柔顺,又那么善解人意的样子,有一种对自己的一切都云淡风轻地接受下来的从容感。然后老天爷也厚待她,不叫她操多的心,不叫她受多的罪,只消好好守着身边的这个男人就可以了。
那个男人,虽然也让这女人穿着胶鞋跟着他在山上干活,虽然也让她跟着吃不能再简朴的斋饭,但真的有种把她保护得很好的样子。一个女人过得是否幸福,她脸上的神情最能表达出来。
临走前跟李女士合影一张。
他们本要开车送我们下山,我们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一场缘分。
下山途中,秋色宜人。
马尾松。
一种植物的根,有金黄的皮。
七里香的果实。
“土中生白玉,地里出黄金”。这个土地爷长得可真神气,穿戴也像是明代的官服。
一般的土地爷都是住在田头地角的小龛子里,简陋得很。某人说怎么着人家也是玉皇大帝的基层干部。
土地爷你既然保佑四方,那也保佑保佑我呗!
一路沾花惹草。
这张的构图好特别啊!某人你是要拍我还是要拍天空啊?
气象台的风向风速仪。以往我只见过单有风杯的那种,这次看见右边还有个风向标。
这根树枝被我带回了家。一路上老有人问我是什么果实,我也答不上来。
路边一处汉墓,中间主室宽大,大约十平米左右,两侧的空间较小。石凿刻的痕迹非常粗糙,但格式还是摆在那里的,尤其靠右室的墙上特意又刻成一幅隔扇样式,给人感觉就比较讲究了。
墓室和住所一样,也分等级。你看穷的人有个安身立命之处就不错了,而那些过得好的人呢,便还想着要把这好延续下去,即便死了躺在那里,也要睡得舒服些。
右侧的石窟被泥土掩了一半,我不敢进去看个究竟。这位路过的村民告诉我此处为汉墓,内里早就盗得什么都没有了!
遇到一位老大爷卖甜柿子,两块一斤。好甜好凉的水柿子!
远处山下的平坝便是新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