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信息效率的甑别与提高

(2013-07-21 02:00:54)
标签:

被动投资

财经

股票

价值投资

理财基金

分类: 孔浩作品

       投资信息效率的甑别与提高

                  作者:孔浩

笔者认为:投资者把握一切市场信息,有两点:(一):投资跟投资信息的接收的多寡与投资信息质量高低有关;(二):投资与自我投资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关。大多投资者更在乎前面一点,寻找各类有效信息。但事实上后面一点往往更成为投资的关键,而大多投资者却忽视了第(二)点的考虑。以下是一些实证与思考,欢迎各位朋友批评与指正。

昨天跟某公募一位基金经理聊天,其言提及:“每天阅读大约30-50封邮件(包括各类财经信息要闻,各种行业公司研报等等),其间,感叹每天阅读占去的时间太多,而花费过多时间却又感觉投资的效用不是非常明显”。对此,笔者晚上回去,查阅了这位基金经理的业绩,发现其业绩表现还是处于业内前三分之一位置,也算正常良好。笔者细想一番之后,无意又想起了一些投资者言及价值投资必须学会财务会计,其认为财务会计是价值投资的基础根本,不能看懂财务会计就长远难以做好价值投资。而最近,笔者正好见一位投资者满仓杰瑞股份至今大赚6倍的投资者,其言也不懂会计,当初买杰瑞股份上市看起来估值也很高,但就知道行业公司前景很好,有信心所以敢于持有。而这一刻,笔者又想起一位读会计的大学同学却不时咨询笔者怎么选择好股票?因此,笔者感慨,投资者往往投资意识与投资结果阴错阳差,大多投资者往往低估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思考,而大多投资者追求某个逻辑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原来找到是另外的某个逻辑,所谓有心摘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投资一样如此。

事实上,大多公开信息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是一样的,但不同投资者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成为了不同投资者投资结果差异的核心要素。

(一):同样的信息,往往不一样的认知与解读:每个上市公司的半年报表或者年报对于每一位投资者一样的,哪怕不同券商研究员刚出炉的研报,散户或专业投资者事实上都可以一样方便获取。大多投资者看到的内容都一样,但看到的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散户等一些盲目者看到的往往只是文字表面的内容,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而专业投资者能够从繁琐的报告中提炼精简出投资核心的某几点,抓得住问题的核心。而一些投资者看问题,要么用放大镜,比如看好新能源就把这个吹上天了;而一些投资者看问题用显微镜,极端到公司打扫卫生的阿姨都要调研清楚,记得有个笑话,某价值投资者去往某公司调研,发现一切都好,就是一个公司清洁员与公司打一个官司,就放弃投资了。这无疑是一个用显微镜看问题的投资者,一手拿显微镜一手拿放大镜看问题往往是大部分投资者处理信息差异的通病。而抓不住问题的核心,有些问题的核心是一种商业模式的领悟,而财报上看得到现象一样,看到的本质却完全不同,这需要商业的洞察力与时代的穿透力。

(二):往往高估了内幕信息的作用:笔者最近看证监会的一些内幕交易案件,发现相当一部分投机者违法者借助内幕信息交易,甚至不少公司高管操控自己公司进行内幕交易,但结果匪夷所思,利用内幕却最后的投资的结果都是亏损的。可见内幕交易也未必赚钱,市场并不一定跟随某个消息做出你认为的利空或利多的反应。不幸这类投机取巧者亏损之余,还得承担法律责任。

(三):市场参与者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极大:正如,同一个消息,总有人认为是利空,也总有人认为是利多,看问题的角度差异,导致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极大。有些逻辑能力差的投资者,偏向感性认识失去理性,导致明显本质的利好消息其当作利空看待,等等很多这类情况,投资应就事论事,切不可混乱思维,事实上,很多投资者衍生开来的想法最后变成了猜测与妄想,天马行空导致天花乱坠。

(四):研究报告信息的一个最常见的误区:笔者的观点:读取研报不宜过多局部揣测,更应抓住要害。研报所能体现公司真正价值的有限,很多公司真正核心的价值往往在研报上体现不出来,有一些核心的公司价值往往是最平常的,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忽视了常识。一些研报,业绩在0.8元就是正常,0.78就是低于预期了,0.83就是高于预期了,笔者认为这样解读毫无意义,反而容易舍本求末。往往一点点误差是正常的误差,过度解读常常变成钻牛角尖。

解读投资信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市场上往往一样的信息,但不同的投资者的解读的观点却千差万别,甚至往往相向而行。这跟每一个人投资的理念,包括不同环境,经济文化生活的差异等等有关。笔者感叹:信息处理的差异导致投资能力的不同,而形成这些解读信息差异的背后,是不同投资者对社会历史时代的悟性的差异。因此,同处一个世界,不一样的人生,肯定不一样的投资。以上实证:投资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很多时候,信息本身的重要性被夸大了,因此大家接触到的都一样,反而不同投资分析方法理念的差异,导致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角度不同,形成解读的差异,因此投资应博采众长,学会兼容并包下的独立思考更为重要。相信投资信息效率的甑别与提高,对于投资的思考会带来更多的帮助。

                     孔浩  陆家嘴  2013.07.21

注明:此文经原文修改与补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