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被动投资财经股票价值投资理财基金 |
分类: 孔浩作品 |
大的投资体系,笔者研究心得一直认为:价值创造的长远是时代变革下伴随的企业家的事情,投资者并不是经营者与价值创造者,而是资本者,是价值发现者,价值发现的核心在于如何把握“价格,价值,制度”之间的相关性强度。这里面再细化下来,运用多种估值指标去看待并评估价值是大多投资者的必修课。每一个投资者,几乎都有自我偏向注重的估值的指标,从财务角度上,有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通过杜邦分析财务是否健康或者公司价值高低。大多数二级市场投资者,也多从PE,PB,PEG,DCF,PS,ROE,股息率等等分析,也有定性角度看商业模式,特定的行业范畴等等角度,运用这些指标去看个股的历史均值情况,然后去分辨大概估值与价值的偏差。这是所有投资者研究价格与价值关系的必经之路。
笔者认为:投资具备复杂性与简易性于一体,投资的逻辑与思路也是斑斓多彩,整体去看确实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估值指标可以用类似PB,PB等上文等各类数学统计角度进行科学定量去看待,而投资的价值,却大多数都有认知的差异,看起来其更是定性的范畴,大家都知道四折的价格买为一的价值,假设中国平安现在40元一股,却只是无人能确定到底价值值得多少,因此估值的标准差异以及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加上本身企业持续期价值随时变动,价值是动态的,估值指标往往只是静态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怀疑指标无用,只是估值指标一定是具有局限性。PE反映了未来利润与股价的偏离度,PB反映了未来利润与净资产的关系,PEG反映未来利润创造速度,PS反映销售经营与市值关系,ROE反映净资产创造利润的质量与能力,等等,每一个指标都反映了看待价值的不同角度。只能说这些指标反映了历史下的情况,可以推导出延续历史经验下的未来可能,但不能说某一个指标在历史均值情况就一定代表了价值未来的实现。估值指标只是衡量价值的一个标杆,一个基点,是科学下可以统计寻找规律的过程,而价值的另一个衡量标准,是如何看到未来的事情,如何看待商业模式的问题,这是定性的角度,而定量是难以衡量的,一切综合起来如何看到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的过程,以及其护城河或核心竞争优势导致企业存续期的生命周期长度,也得预测与判断未来起现金流的复合速度。
以上总结可以看到:投资确实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投资:价格是当下的,价值是未来的。估值指标是静态的,价值却随着企业经营或行业变化动态发展变化的,估值指标是科学可定量的,价值的发现:却不仅仅PE,PB,PEG,PS,ROE衡量,也往往需要定性(商业模式,行业生态的演绎,特点行业范畴,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实现,等待)去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