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被动投资财经股票价值理财基金 |
分类: 孔浩作品 |
深交所投资者结构与行为的启示
5月8日深交所发布“近年数据看深市投资者结构和行为变化特征”,着重分析了近年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以及趋势,投资者行为特征的变化趋势。2007年以来深交所对投资者结构和行为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在此基础上持续验证、评估和完善交易规则、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制度。2012年度统计结果显示,市场交易行为总体上出现改善趋势,理性程度有所增加,但中小散户依然是股市生态结构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下面是一些简介:
从投资者结构趋势变化情况看——
一是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大,中小散户数量众多。2007~2012年,个人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占比从60.4%降至42.8%,但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下降相对较缓,从87.4%略降至85.6%。总体来看,尽管机构持股占比逐年上升,但中国股市未来一段时期个人投资者仍然将占较大比重,交易结构有待改善。
二是创业板投资者结构有所改善。创业板个人持有流通市值占比高于主板和中小板,但呈现逐步下降趋势。2012年1至4季度,创业板个人持有流通市值占比从71.3%降至63.4%。创业板持股较多的是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的个人投资者,具有2年以上交易经验投资者的户数占比逐步上升,机构持有创业板流通市值占比不断上升。总体来看,创业板投资者结构趋于改善和优化。
从投资者行为趋势变化情况看——
一是总体上个人投资者交易仍较为频繁。具体表现在资金周转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个人交易频度远高于机构,小投资者高于大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偏好持有和交易投机性较强的高市盈率股、低价股和ST 股。个人投资者平均持股期限仅为39.1天,远低于机构投资者的190.3天。中小投资者偏好追捧波动性强、交易活跃的股票,易发生跟风炒作的现象。
二是投资者交易行为出现改善趋势,市场理性程度有所增加。2009~2012年,个人投资者持股天数逐步增加,从31.9天升至39.1天。小投资者参与程度与产品风险结构趋于匹配。数据显示,散户对交易创业板股票的偏好程度低于主板和中小板,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强的个人投资者对创业板的偏好系数高于主板。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及相关风险揭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散户的创业板市场参与度。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小散户依然是股市生态结构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亏损比例高于其他投资者,投资收益率远低于资产规模大的投资者和机构,资产规模越小的投资者投资收益率越低,小于10万元散户投资者收益率最低。
同时,机构多元化程度和投资风格的差异性有待提高。当前机构持股比例持续上升,已经形成多样化机构并存的局面,各类机构也形成了自身的投资风格。但是,主要机构类型还集中在基金和一般机构,其2012年市值占机构投资者市值90%以上。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和QFII在深市流通市值占比很低,2012年分别为1.6%,1.9%和1.3%。部分类型机构投资风格相近。
进一步提高不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比重,有效引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提高投资风格和产品的差异性,是今后市场基础建设的重要方向。深交所将继续深化投资者结构与行为分析,在市场监管和服务中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满足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发挥功能作用奠定更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