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抢占市场或将成显示屏主流
(2012-03-28 17:43: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电视机 |
科技的发展总是时时带给我们惊喜。随着CRT渐渐淡出家用电视市场,液晶与等离子的竞争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而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又悄然加入了,那就是OLED技术。从2003年开始,OLED屏幕就开始广泛应用于MP3等数码设备。而其超轻薄、响应快、宽视角、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等优势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三代显示器件的主力,被业界称为“梦幻显示器”,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平板显示技术。
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与主流的LCD屏幕相比,OLED显示屏更轻薄、更省电、能耗低、响应快、视角宽,几乎没有可视角度的问题,即使在很大的视角下观看,画面仍然不会失真,甚至可以弯曲。
OLED作为最新一代产品,在2011年真正进入了爆发期,各大预测机构和应用企业调研机构纷纷表示看好OLED产业前景。今年在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2012上,三星和LG都推出了55英寸的OLED电视,令业界对OLED电视的普及充满期待。但其实早在2007年,索尼就推出全球首款11英寸的OLED电视,OLED的潜力已经隐现。虽然由于成本和售价过高导致其销售不佳,2010年3月索尼宣布停止日本国内的OLED电视的生产和销售。但这并不意味着索尼放弃了OLED方面的探索。也不意味着其他国家与企业也同时放弃这一研发。事实上,OLED的技术布局早已开始。
越来越多新显示技术正在取代、或尝试取代旧技术,一些消费性电子产品甚至已经开始,OLED技术应用或将起飞。然而自主开发OLED技术必定面临两大问题,首当其冲就是产业投资的延续。如何降低投资风险,或许可以参考TFT产业的发展经验,由政府主导,尽量避免不熟悉、没有产业基础和条件的企业参与到OLED的早期研发中去。以现有企业为主体,加快推动与市场的对接。从根本上而言,要务仍然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前期技术储备。当一个技术尚未成熟之时,任何企业都有插足的机会。但当技术发展正式进入成熟期,从价格、成本到研发投入和售后,小企业不再能与大企业匹敌,最终能够成活的,必定是有一定市场占有率,能在市场模式下运作的企业。目前OLED市场正处于由产业化初期阶段,还有很多像良品率、大尺寸化等问题需要解决和突破。因此,OLED与LCD无论从其技术面还是应用面来看,客观地说,应该是共存的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虽然普及OLED电视屏幕的道路上还有重重险阻,但各大企业没有放弃这一代表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热点技术,纷纷加入大到OLED电视的竞争行列,互不相让。在韩国有以三星、LG为代表的企业,在日本有以索尼、爱普生为代表的企业陆续攻克OLED使用寿命短、不能实现大尺寸屏幕的量产等技术性难题,使OLED面临全面商业化的又一契机。2012年,随着三星、LG发布 55英寸OLED电视,意味着OLED显示即将进入高端电视市场。在1月17日,三星宣布其在天津滨海新区的OLED新工厂竣工投产。三星又为进一步发展OLED业务宣布将把LCD平板显示器业务分拆成一家独立的子公司。三星动作不断,足见其发展OLED产业的决心。另一韩企LG的子公司LGD也不断加快OLED发展的脚步,不但重整组织,还投资了3.5代可挠式OLED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