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定位不明、价格刺激不够、购买渠道不畅
三大问题导致中国数码摄像机市场规模化发展停滞不前
中国数码摄像机市场经过十年间的发展,在市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增长速度也相对迟缓,虽从产品技术角度来看,更新升级的很快,如存储介质从DV到DVD的升级,像素从80万到400万的升级、变焦从2,3倍到40倍的升级,但增速却从初期的10%下降为5%,整个市场几乎呈现出停滞的发展状态。针对现阶段数码摄像机市场状况,我认为中国数码摄像机市场要想在现有规模上有所突破亟需解决三大问题:首先,中国消费者对数码摄像机认知度低,且并没有将数码摄像机作为家庭必备消费电子产品。再者,企业产品价格及价格策略脱离消费需求,没有形成实际消费。最后,多元化的渠道设置虽方便了消费者购买,但对于产品质量及品质的控制力度有所削弱。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主要依靠数码摄像机企业的努力。
消费者关注少、认知度低
消费电子产品的规模发展受到价格、体积、销售渠道等很多因素制约,然而在市场先期发展时期最重要的是为产品制定最准确的市场定位。中国的数码摄像机市场对产品的定位上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与中国摄像机市场独特的发展历程有关,在摄像机时代,由于其体积、价格等因素的制约,此类产品仅在专业机构出现如电视台等。因此数码摄像机一直给人奢侈消费品的印象,普通消费者关注较少。延续传统照相机带来的影响,数码照相机在国内的发展顺利的多,消费者依然习惯于用静态照片记录生活点滴,对动态影响纪录生活的方法还抱着观望的态度。另一点是数码摄像机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培育投入太少,相关宣传及活动范围主要覆盖的是大学校园等小众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带动整个消费市场对纪录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的变迁,在我看来市场繁荣的最大前提是大众消费群体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平板电视的快速、顺利的转型源于消费者家家都有CRT电视,数码相机的快速流行源于传统相机的普及影响,而数码摄像机的市场培育还需要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因为传统摄像机由于其体积、价格等因素的制约并不是大众消费品,仅在一些专业电视机构出现,因此,中国数码摄像机市场规模化发展停滞,摄像机要在中国走群众路线,让消费了解、接受才是第一步应该做的。
用价格杠杆刺激消费
消费电子产品购买弹性很大,尤其在中国市场。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规模化发展与产品的价格水平是紧密相关的,数码摄像机市场也不例外。而通过对现阶段中国数码摄像机市场的观察不难看出,摄像机的平均价格水平仍然与消费者心理价格有一定差距。2005年以来降价产品虽不少,企业希望通过降价的手段打开一直不温不火的国内数码摄像机市场,但事实上降价的产品多为高档数码摄像机产品,降后的价格仍然动辄就上万元,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而根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品办公室给出的调研结果显示,除数码摄像机市场销售量增势极缓外,每年平均价格下降幅度也非常小。
我个人认为:降价机型与市场需求不对口是根本问题。从下调价格的机型看,大部分属于中高档机型,没有满足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企业应把握住目标消费群的需求特征,消费习惯,有的放矢并矫正现在这种产品营销结构与消费需求错位的局面,这将对企业拓展数码摄像机市场有重要意义。
数码摄像机销售渠道“多元化”
截至2007年,中国数码摄像机市场还没有一条形成规模、品类齐全的产品销售渠道,现在的情况是所有数码摄像机产品的销售零散的依附于家电连锁、电脑城、品牌专卖店等数个渠道,并且在各种渠道中我们也发现数码摄像机产品的销售规模很小,虽然实现了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但从各个渠道的情况来看,从数量到品牌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其实违背了销售渠道多元化的良好初衷,反而给消费者的购买带来了不便。这同样阻碍数码摄像机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在我看来渠道对于行业的经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点可以借鉴彩电、手机的发展过程,如果走多元化同时发展的策略,每种渠道的产品要做全做透或者放弃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主攻一类或两类销售渠道,相信对企业的产品推广及渠道的销售来说是双赢的。
中国数码摄像机市场的发展虽存在着多种问题和阻碍因素,但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仍然最有可能成为数码摄像机最大的消费市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