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之子未毕业当公务员”的前后矛盾
(2010-12-28 06:52:17)
标签:
柳明桓新华时评韩国外交通商部冷水江市人事局聘用杂谈 |
分类: 实事杂谈 |
就舆论对“局长之子未毕业直接当公务员”一事,事发地湖南省冷水江市26日公布的处理意见称,“鉴于曹博文仍系在校学生,没有取得大学本科文凭,不符合聘用条件”,故取消其聘用资格,并称“相关部门在此事件中存在资格审查不严的失误”。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这件事真能就这样了结吗?(2010年12月27日
难道就这样了解了吗?这句话问得好,问到了点子上,抓好住了“牛鼻子”。按照冷水江市的处理意见,好像责任在两方面,一是在校学生曹博文,因为不符合聘用条件;二是相关部门“失察失误”,板子打在了经办人身上,相关部门再一次成了“挡箭牌”。两个主要原因看上去似乎很合理,处理的也很及时,但我却感觉处理意见轻描淡写,解释原因自相矛盾。
如果说不符合聘用条件,那么相关证件都是如何办理的?看来还是没走正常程序。退一步,可以这样设想,单凭一句“我儿子已经大学毕业请求安排工作”就顺利过关,当上了公务员,更让人看出了特权的威力。况且事实远不如此。湖南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长曹长清为其到2011年才毕业的儿子安排到冷水江市财政工资统发中心工作,且有书记、市长的批复件。该市人事局一位副局长称,冷水江市“常委开会时确实有此决定,就是照顾(各单位)一把手亲属子女工作”,并称“如果这个事你们查,还多的是”。
“如果这个事你们查,还多的是”,这句话既是对后来的处理意见的绝对是自揭老底,自相矛盾,也是对官场用人潜规则的无意中说走了嘴;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猜想,如果不是这位官员有意向记者透露内部消息,那就是无意中口述了一封举报信。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冷水江市对此事严肃认真,以常委会的形式集体讨论决定的,符合组织原则,似乎做得天衣无缝。其实违规在先,常委会例会本身就无效。
今年9月初,韩国外交通商部部长柳明桓录取女儿一事很快招致全国诟病。两天后事态升级,柳明桓辞职,且引发韩国对所有特别录用公务员进行全面调查。
新华时评《谁“说了算”谁就应当担责》说的很到位:“针对公众关注的滥用权力事件,不能简单地把板子打在程序上,只追究“相关经办人”的责任。权力与责任对等,是法治社会的一条基本准则。谁才是“说了算”的人,谁就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否则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局长之子未毕业当公务员”的处理不能如此轻描淡写,我看有必要举一反三,否则就不是“这事多的是”,而是“这事根本不算事”了,那就乱套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