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被救者是维护道德底线的法律呼唤

标签:
救者救人者家属大坑胡健图们市杂谈 |
分类: 实事杂谈 |
救人惹官司的事并非鲜见,但是如此事件笔者还真是头一次听说。尤其是因救人牺牲者的家属与获救者及其家属争论不休,甚至发生肢体冲突,更是闻所未闻。
做好事不留名,不图回报,乃国人传统美德。相信15岁的小龙在危急时刻下水救人绝没有功夫期望回报之类的目的,险情发生,不容多想,时间就是生命。但是让人遗憾的是,救人者生命已逝去,而获救者却不见其影,不闻其声。
据了解,小龙出事的地点是一家挖沙场挖出的大坑。场方挖出大坑后,并未对大坑进行回填。另外,小龙的妈妈杜女士认为,被救的小硕及其家属在事发后,一直到小龙出殡,也没有以被救者的身份出现,这让他们想不开。
这事放在谁身上都很难想得开。知恩图报,乃人之常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被救的是鲜活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救人者不顾自己安危,用自己的生命换回获救者的生命,这是何等的恩情?赋予第二次生命,恩重如山,一辈子要牢记在心,用心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金钱能够计算的。
小龙救人被评为“见义勇为”,家属也将得到10万元的抚恤金。让人寒心的是,尽管庭审期间小龙的律师出示了公安机关的笔录,笔录中包括小佳在内的4名同学承认确实是小龙下水将小硕救上岸的。然而,小硕一方在庭审时矢口否认,称是小佳将他救上岸。庭审过后,小龙家属和小硕家属在法院门口发生了肢体冲突。
无独有偶,今年18岁的安徽人打工仔胡健为救掉进水里的两个孩子英勇舍身,被救的两个孩子却悄然离开了。
记者来到事发地点郑州市新107尚庄桥,向多人询问当日事故。他们都知道有男孩为救人溺亡,但不知道被救出的俩男孩是谁。一消防队员说,被救的俩男孩很早就离开了。胡健的父亲胡智说,虽然儿子是为救别人出事的,但他也没见到被救的孩子,或者孩子的父母。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心有好报。可是,事实一再无情的击碎传统的定论,现实一再残酷的否定美好的愿望。打工仔胡健救人一命,连声感谢都听不到,连个被救者踪影都看不到,我想,他在酒泉之下也难以瞑目。
两个孩子悄然离去,也许是一种恐惧,不知所措,但是,他们的父母起码应该有所警觉有所发现吧,面对救人英雄的离去,他们是否无动于衷,是否一直会沉默不语,暗地里承受心灵的拷打,良知的谴责?
我不知道救人英雄的家属杜女士的起诉是否有法律依据,但我理解她的悲痛的心情,更理解她因为寒心而起诉被救者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