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叶檀无前途城市最无前途南昌无前途长春无前途 |
分类: 商业观察(含互联网) |
文/李清
最近,美女财经评论人叶檀在公号发表《我眼中最无前途的十座中国城市》,引发网友热议,也招来了一些“上榜”城市相关媒体和人士的抗议。
叶檀列出的最无前途的十座中国城市,分别是长春、哈尔滨、沈阳、兰州、大同、洛阳、南昌、温州、唐山、大连(排名不分先后)。对此反弹最激烈的,是长春和南昌、兰州等城市。比如南昌媒体江南都市报的公号发了一篇《专家发文:南昌最没有前途!500万南昌人怒转,我!们!不!服!》长春媒体则组织了专家表示“长春有基础、有希望”、“应该全面客观进行评判”。河南的《大河报》也凑热闹,发表评论《别把“最无前途城市”之说当回事》,说叶檀专业性不足,“这种从结论到考证都站不住脚的文章,只是一场自媒体人士的自我炒作”。
被认为“最无前途”城市的当地人,对叶檀的观点进行辩解和反击,完全可以理解。有句话说“谁不说俺家乡好”,贬损我家乡当然可能会跟你急。何况地方媒体和研究机构的人员,还拿着薪水,承担着正面宣传地方、促进地方发展的义务,肯定不能跟随外地专家“唱衰”本地。
不过,一看到叶檀说自己的城市不那么好,就急吼吼地跳出来反击,在我看来也实属没必要。实事求是讲,叶檀发表这些文章的方法,多少有些炒作的成分,她把一篇文章拆开来,分四次才陆续发完,很可能是故意引起“发酵”。但是,她的目的绝非像大河报评论说的“一味唱衰”。事实上,只要关注一下叶檀的公号和博客就会发现,她在今年8月份还发过《我眼中中国最有经济前途的十个城市》,名单中包括南京、成都等,还有《大河报》所在的郑州呢。换句话说,叶檀只是对中国的主要城市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哪些城市前途较大,哪些城市前途较小,根本不是故意针对某些城市。把她的文章看全了,看看她的比较有没道理,行不行?
其实叶檀说得清清楚楚,她对“最无前途”城市的筛选标准,首先是人口流失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其次是一个城市只有几个国企主导的行业,当地市场意识落后,第三是人均财富占有量低,教育相对不发达,消费数据也较低。而且,她选取的是具有典型性的城市。按她的这些标准去看,比如长春人口流失,国企主导,南昌发展模式不清晰、人才流失,都是实情。
而看长春、南昌等地对叶檀的反击,可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比如吉林大学一位副教授说,当地经济发展增速下降“一是受国际经济影响,二是我们处在转型升级的关口”,“一旦我们真正的找准了发展方向……都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这不等于什么都没说吗?江南都市报的公号图文并茂,说“未来5年,赣江新区将震惊世界”,“十年后,南昌将成全国最富裕城市”,“未来5年,人才将涌向南昌”等,可惜都只是美好愿望,不能让人信服,还说南昌未来将建几条地铁、几座大桥,拜托,建地铁、大桥的城市多了去了,凭什么你就会比别人更有前途?
其实,叶檀对城市前途的分析比较也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完全正确,而她也清楚地说了,现在是中国城市圈与行业重构的大时代,需要更多地理性探讨。她还把媒体反驳他的文章发在自己的公号,可以说十分坦荡。同时她敏锐地指出,“越是观念比较落后的地区,越是面子攸关,看到批评越是不快”,看看反击她最声嘶力竭的几个城市,恐怕还真是这样的呢。
多年前,深圳有市民写了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唱衰”长文,结果市长邀请他去对话交流,显示了开放的胸襟。叶檀说,即使在东北,在南昌,也有很多人具有市场意识与全球视野,他们可以平心静气、符合逻辑地探讨某些问题,但她不会被反驳文章里的排比句吓倒。事实上古话说得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现在一些地方的发展难道不是遇到了困境吗?有基础、有蓝图,又怎么样?这些地方无论是官方还是公众,应当多反思专家提到的问题,多向做得好的城市学习,“我笑了”“怒了”只能显示自恋与不思进取。(作者李清微信:1352050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