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十年识字成问题”是怎样的荒诞

标签:
王财贵读经儒家牟宗三文礼书院 |
分类: 教育视野 |
文/李清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学者王财贵在大陆宣讲并建立起一套名为“老实大量读经”的“理论体系”,自言以培养圣贤为目的,以全日制读经为手段。他的理论获得大量信众支持,全国近百家读经学堂雨后春笋般建立,大批少年离开体制教育,进入读经学堂求学。长期观察民间读经运动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柯小刚接触了不少读经孩子,发现这群学生的功底太差,识字量不行,错字连篇,英语更是处在小学入门水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最早的一批曾被“圣贤教育”吸引的家长们,如今已从狂热支持者变成坚定的反对者。(《新京报》8月29日报道)
毋庸讳言,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对此,一直有一些家长和民间教育人士,在尝试体制外的教育之路,读经教育就是一种探索。而众所周知,中国儒家经典博大精深,蕴藏着许多思想智慧,历来有许多人主张多读儒家经典。然而,按照王财贵的说法,读经能将孩子塑造成大才,甚至圣贤,很多进入读经学堂求学的孩子却在读经多年后,连识字都成问题,很多人再也不愿接触和国学有关的任何东西,实在是极大的讽刺,令人瞠目结舌。
儒家经典对于当代人的作用,毫无疑问是不能否定的。但很显然,在已经构建现代知识体系的今天,读经不能成为青少年教育的全部。可在许多读经学堂,让学生不认字、不释义地背经,甚至明令禁止读书,连《古代汉语词典》都被没收,宣扬“最好的读经老师不是人,而是复读机,或者会按下复读机开关按钮的人”。全国至少有50家读经学堂,宗旨就是帮助学生一字不漏地背下30万字经典,然后进入王财贵的文礼书院,十年读经,十年解经,第二个十年的最后三至五年学习王财贵老师牟宗三全集。这样的读经教育,是否有些太邪乎了?
当然,任何一位成年人,可以自愿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白首穷经,乃至到深山里以“禅定”的状态背经。但全国上千所读经学堂里的学员,多数是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读经老师劝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在学校里耽搁”了,而事实上,很多孩子读经学生读了几年仍不识字,更严重的得了厌学症,他们的青春被读经学堂给耽搁了。读经界一位人士总结:现在回过头去看,对孩子来说,这真是一场残酷的实验。说是实验,恐怕太客气了。
王财贵和他的门徒们,为何会让那么多孩子“十年读经,十年解经”?报道中说,一些从狂热支持者变成坚定反对者的家长,每天都在微信群里讨论,如何以办学资质、非法集资等理由向政府举报,让文礼书院关门。而据记者调查,目前读经学堂的收费在每人每年四万元左右,一条以王财贵为主导的读经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不过,似乎也不能简单说他们就是借读经敛财的骗子,因为身为台中教育大学教授的王财贵,并未赚了快钱就撤,而是历经20年缔造了“老实大量读经”思想体系,柯小刚教授也认为,读经学堂堂主中有人有教育理想。或许,他们真的在进行教育实验,在做一件“大事”,只是很多孩子当了无辜的小白鼠。
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没有许多家长接受甚至追捧“读经教育”,读经学堂不可能收到那么多孩子。那么,家长为何愿把孩子送到读经学堂呢。从一些孩子的情况看,有的家长是认为学校教育有问题,让孩子受罪,很多家长并未读过经典,他们有个朴素的想法,学堂里“不仅教知识,也教做人”,有的母亲们则对孩子的未来有美好想象,希望他们脱离体制内的题海战术,成为知书达理、通晓古今、能诗能文的君子,也为家族企业培养出一个儒商。或许孩子还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可是,读经多年后连识字都成问题的青年,如何成为君子、儒商、伟大人物?培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大才,更是无稽之谈。
我们当前的教育体系,确实需要给民间教育一些探索空间。但是,至少不应该允许违反义务教育法,也不应当放任无资质办学。何况,儒家经典再好,让孩子跟着复读机读经一读十年,老师“不用讲解,也不许讲解”,完全不符合基本的教育规律,已经变成了“歪嘴和尚念经”式的教育,不但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也是对儒家先师的不敬。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曾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都精辟地指出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道“读经教教主”王财贵有没让孩子读过这两句,敢不敢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