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水资源短板”成排外借口
标签:
京津冀北京缺水水资源张耀军文化 |
分类: 时事评论 |
文/李清
中国社科院、北京市发改委等单位组成的课题组完成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蓝皮书指出,北京市2011年常住人口达2018.6万人,已超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淡水资源是京津冀区域承载力的最大短板,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9立方米,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立方米的重度缺水标准。蓝皮书编委会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张耀军教授分析,京津冀人口增长主要原因是迁入人口持续增加。(3月20日《京华时报》)
其实,在此次的蓝皮书面世之前,北京的人口问题,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问题,都早已是被高度关注的问题。毫无疑问,北京等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很大,水资源的短缺也是现实情况,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在过去到现在关于北京水资源的分析研究,都有一个值得警惕的倾向,那就是认为外来人口加剧资源短缺,让城市承载力接近极限,在官方和本地居民的意识中,长期以来也都以减少外来人口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事实上,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不只存在于京津冀地区。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曾介绍过,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难道外来人口离开北京回到家乡,他们就不缺水了吗?全中国人均水资源都低,又能让中国人迁到哪里去呢?所以,北京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不能只打人口尤其是外来人口的主意。
而所谓的控制、减少外来人口,具体做法主要是进行户籍控制,不给外来人口同等社会福利,这与用水完全没关系,也根本不能解决北京人口和水资源压力的问题。北京严控外来人口落户,可近几年外来人口仍以每年几十万的速度增加,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在北京落不了户,照样要消耗水资源,他们在有偿使用水资源的同时,更给北京做着贡献,绝非只是资源消耗者。
要有效解决北京人口压力,首先应当分析为何那么多人会涌往北京。这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因为北京聚集了太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如果以水资源短板为理由,要求外来人口离开,而让户籍人口占有人均更多的其他资源,岂非极其严重的不公平?不能只要求减人,却不想法分散富余资源。
单纯从水资源角度看,北京等大城市确实承载力有限。但即使只考虑这方面,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倡导节约、从外地调水、压缩工农用水,以及通过价格杠杆调节等手段,让这问题得到一定缓解。无论是专家还是决策者乃至普通市民,都不能被一叶障目,将“水资源短板”简单往外来人口上导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