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已经变成了九斤老太

标签:
金庸杂谈文化 |
分类: 文娱杂谈 |
文/李清
日前,金庸在出席完梁羽生创作成就座谈会后,被传媒问及他对武侠小说现状的看法。他直指现在的武侠小说“没有以前那么好”,原因是“现在写书的人差劲了,没有我这么好。”他说,自己在旅途中常常会带上一本书,都是梁羽生或者古龙的。他还提出,如果年轻人要写武侠小说,要多读中文书,知道中国古代的情况,以历史为依据。(《广州日报》2月18日)
随着古龙、梁羽生的离世,以及金庸的封笔,由他们共领风骚的传统武侠小说时代,逐渐远离我们而去。实事求是讲,后来的武侠小说作家中,很难找到超越他们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现在写书的人就“差劲”,不读中文书,不知道历史。在我看来,金庸对现在的武侠小说评价不高,乃至有很强的自恋,都是正常的,但他对年轻作家的态度,却有九斤老太的作派。
九斤老太是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在她的眼中,“一代不如一代”,她总是为年轻人的今后担忧。毫无疑问,金庸对新一代的作家,也有着九斤老太式的担忧,担忧他们写不好作品,担忧他们不读历史书……可是,他老人家应该知道,现在时代已经变化了,传统的历史题材武侠小说已走向没落,如今流行的是玄幻武侠小说之类。当然,新式武侠小说并不招他待见。但是,新式武侠小说中也是有好作品的,只是金庸不认同而已,他甚至以为步非烟写的是“科幻”。
另外一个方面,现在的年轻人,其实也是喜欢读历史的。懂历史、写历史的作者,数量也不在少数。不过,这些年历史题材的通俗读物,已主要不是金庸式的传统武侠小说,而是《明朝那些事儿》之类,还有《百家讲坛》的讲史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先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传播,叙述的方法更现代和口语化。虽然这些作品的作者,创作的并非武侠小说,但至少可以表明的是,现在写书的人包括年轻人,并非像金庸想象的那样,不知道中国历史。
不可否认,传统武侠小说的衰落,多少是令人遗憾的事。但是,传统武侠小说衰落了,不意味着文学也在衰落,更不意味着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一代不如一代。事实上,即使是金庸这样的传统文化造诣较深者,如果让比他更早的古代学者来看,可能也是相当“差劲”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就算今天读者依然需要武侠小说,凭什么一定要是历史题材的、合你口味的武侠小说呢?金庸对武侠小说复兴的愿望,稍有些一厢情愿了。
媒体曾经报道,梁羽生逝世,金庸送的挽联上署的名是“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梁羽生则曾说过,“我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金庸比梁羽生写得更好的人”。现在金庸又说,他常读梁羽生的作品。在我看来,这一方面有惺惺相惜的味道,另一方面,多少也反映了金庸的自闭。联想到他在这几年花很大精力,把自己以前的作品修改得更“完美”,却并没受到读者欢迎,再联想到步非烟曾表示希望他“退位”,“把文坛宗师的地位愉快地传给后辈”,我要说,金老你既然早已封笔,就安度晚年吧,年轻人的写作有他们的范儿,可以不读,但别总看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