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伯利恒的爱情故事___浅析《路得记》及作者撒母耳

(2016-02-20 15:11:53)
标签:

保罗

基督

基督徒

历史

情感

分类: 浅析《旧约圣经》介绍作者生平
【原创】伯利恒的爱情故事___浅析《路得记》及作者撒母耳
         以色列史上的伟大先知撒母耳






《路得记》讲述的是士师时期的事情,记载了一个由悲惨转为欢乐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路得,是一位摩押女子,她居住在约旦河东岸的摩押平原上。根据《创世记》记载,摩押是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醉酒之后和自己的大女儿乱伦所生下的孩子,这个乱伦生下的儿子取名为摩押,他的后代们被称为摩押人,他所属的那片土地被称为摩押地、摩押平原。

当士师基旬和参孙死了以后,以色列出现了一段领导人的空窗期,以色列百姓群龙无首了,因为当时以色列没有王,以色列的四百年士师时期从头到尾都是这样,只要是上帝耶和华为以色列百姓兴起一位士师,他们就会老实本分上一阵子,而一旦没有了士师,他们就会悖逆上帝的王道,到处惹是生非,并因此而遭到上帝的惩罚,这样的惩罚上帝一共给了他们七次,但是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没脑子没记性的。

《士师记》一直在说:以色列没有王,各人自行其道。其实以色列人有一个王,但这个王是肉眼看不见的,祂在天上,但以色列的百姓想要一个看得见的王,这些以色列百姓是当年进入迦南地的那一代以色列人的后代,他们对上帝耶和华没有那么深的感情,所以他们对耶和华神并不那么盼望,而是盼望一个人间的王来领导他们,《士师记》这卷经书暗示了上帝将会给他们一个王。

在犹太人的《希伯来圣经》里,《士师记》和《路得记》这两卷经书是同一本书,但是在我们所用的《圣经》里,这卷经书被分成了两卷经书,在《士师记》中,主题是以色列人没有王,而在《路得记》这卷经书里,则是看到了以色列“王”即将登场,看到了这个“王”将会从哪里来。

《路得记》和《士师记》的不同点是,书中的人物要少许多,因为书中只讲到一个家族的情况,书中所提到的地方也少多了,涵盖的年代就更少了,然而,《路得记》却是《士师记》的答案,那就是,以色列将会有一位君王出现,而且这卷经书的作者撒母耳已经预示了这个王的出现。

《路得记》这卷书读起来很像是一个古典爱情小说,读了《士师记》中的故事,再来读《路得记》这卷书,会觉得耳目一新,因为《路得记》的情节氛围与《士师记》是截然不同的,当然,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当时的局势,否则,我们就只能当做两卷内容截然不同的经书来阅读了。

当时,十二支派的势力范围早就已经形成,随着时间的推进,各自的发展情况也是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且彼此之间也并不是很团结,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的关系还算不错,因为他们离着比较近,犹大支派的主要城市在伯利恒,便雅悯支派和伯利恒只相隔两英里左右的距离,但是这两个支派的情况却又是截然不同的,当初犹大支派征服了耶路撒冷之后,就把这座城市送给了便雅悯支派,但是便雅悯支派的人很不争气,他们被留在迦南地的那些本该灭绝的异类民族给打败了,耶路撒冷失守了。

《路得记》是一卷很短的经书,一共才有四章,头两章讲到两个妇人形影不离,后两章讲到两个有地位的男人,故事中的角色是一个婆婆、一个媳妇;再就是一个他们的近亲、一个君王,这个故事很短,主角讲的就是这两男两女的故事,但这又是一个关乎以色列民族命运的重要篇章。

上帝耶和华在士师时期一共惩罚了以色列人七次,其中的一次就是迦南全地的大灾荒,地里颗粒无收,百姓粮食急缺,很多人流落到了异国他乡,书中的婆婆拿俄米就是这群流落他乡的以色列民中的一员。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大灾荒,才引出了《圣经》中出现的这个故事,其实,以色列人早就应该从历史得到教训,因为在以色列的历史上,他们每一次到外地找粮食,都会遭遇灾祸,亚伯拉罕当年遇到饥荒,跑到埃及寻粮的时候遭遇了灾祸,还有以撒、还有约瑟的十个兄弟,他们都是去外地寻粮的时候遭遇了灾祸。

因为极度的灾荒,家里没有了吃的,拿俄米和她的丈夫以利米勒决定去摩押地,以躲过这次灾荒,他们越过了约旦河,到了河的东岸,去了死海另外一边的摩押山地,因为听说那个地方有粮食,但是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带了两个儿子一起去,这也为他们一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这两个儿子在摩押山地娶了摩押女子,也就是上帝的选民以外的人。以色列人与摩押人的矛盾冲突在《旧约圣经》中就屡屡提及过。“摩押”的意思是“父亲的后裔”,《旧约圣经》中描绘了摩押人起源于乱伦,当时,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与自己的大女儿乱伦生下了一个儿子,而罗得的大女儿也是自愿引诱父亲上钩的,为的是在所多玛城毁灭之后,让她那没有儿子的父亲能够留下他们家的后裔。

尽管摩押人也算得上是亚伯拉罕家族里的人,但他们并不是上帝耶和华拣选的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以色列人是根本就瞧不上摩押人的,因此他们之间的争战也是时有发生,双方一直就没有彼此和睦过。

不幸降临到了婆婆拿俄米的头上,她的丈夫死了,接着,她的两个儿子也都死了,她和两个摩押媳妇都成了寡妇,这全是因为当年他们全家踏出错误的那一步,因为他们只倚靠人,而没有倚靠上帝,他们寻求人的解决之道,却没有向上帝求助,否则上帝会告诉他们,饥荒只是对犹太人的一个惩罚,只要回转归向祂,就会再度有粮,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去做,而是举家流浪到了摩押高地,现在,拿俄米陷入了绝境。

无奈之下,拿俄米决定回到祖国去,回到她的家乡伯利恒去,于是她和两个儿媳妇商量,让她们回到婆家,找个机会把自己再嫁出去。大儿媳妇俄珥巴依依不舍地回娘家去了,她的名字从此在《圣经》上消失了,在上帝的计划中不再有分了,那是她的选择,从人的角度来看,她的选择没有错,为了活命回到娘家这也在情理之中。

二儿媳妇路得也做了一个选择,她坚定地对婆婆说,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你们以色列人的神就是我的神。

路得的这个决定让她自己的名字留芳百世,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是大卫王,大卫王是以色列人心中永远的领袖,而大卫王就是路得的重孙子,而大卫王的第二十八代子孙,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也就是说,路得成了大卫王的曾祖母,耶稣基督肉身的祖先。

人的选择真是重要,一个选择可以改变一切,路得的选择把她带进了上帝的计划,她成了上帝所计划的君王族谱的一部分,她没有进入那种恶性循环,而是进入一条线,一条直接延伸到耶稣基督的直线。

路得的名字出现在《马太福音》耶稣的族谱中,她是个外邦人,又是个女人,犹太人的族谱中通常都没有女人的名字,更别说是一个外邦女人了,但路得的名字就在耶稣的族谱上,正是因为当时的那个决定,让她得以进入了那条王室的族谱。

当然,作为一个儿媳妇,路得也是好样的,她很忠贞,兼具了内在美和外在美,以色列的族长很懂得欣赏女人的美貌。《彼得前书》的第三章,谈到了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另外还有利百加,她们都是兼具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妻子。

彼得谈到了女人兼具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秘诀,其关键就在于品格,彼得鼓励基督徒妻子要兼具内在美和外在美,彼得说:因为这样,妻子才能够带领他们不信主的丈夫信主。彼得说以色列族长的妻子都是这样的,她们都是兼具内在美和外在美。

路得深具内在美,她很谦卑,但她也很有勇气,这一点很吸引男人,还有她很忠诚,有一颗服侍的心,但她并不消极,她具备了很多美德,但是最重要的是,她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她不但选择跟拿俄米走,也选择了拿俄米的同胞,并且选择拿俄米的神,她不只是跟随拿俄米而已,她说:我已经想清楚了,我要做你们的同胞,我要信奉你们的神。

忠贞是上帝耶和华非常看重的一个特质,因为这非常宝贵。在希伯来文中,忠贞和爱几乎是同一个字,在耶和华心目中爱一定是忠贞的,盟约的爱,经得起风浪、贫富的考验,境遇如何都不动摇,没有忠贞的爱不是真爱,这一点真的很重要,上帝非常看重忠贞,路得在上帝耶和华的眼前蒙恩,她成了耶和华所喜爱的人。

当然,要理解透彻《路得记》这本书,首先要了解一下希伯来的律法,按照摩西律法,若有人因贫困等原因而卖掉田产,与他最亲的亲属有义务将产业赎回,若有人死了却没有儿子,他的兄弟应该娶他的媳妇,生下的头胎儿子算为死者的后代,这规定后来推广到同族亲人。

说到这里,还不得不提一下以色列的土地归还问题,按照摩西律法,当了千禧年的时候,所有的土地都要归还给最初拥有的家族,但是如果那个家族没有子孙,那就没有得着的份了,因为那个家族必须要有人存活,才能够在千禧年的时候要回土地。

所以,律法规定,如果寡妇没有儿子可以拿回原本属于自家的土地,那么她死去丈夫的兄弟就必须要娶她,而且给她一个儿子,目的就是要保住家族的土地。

以利米勒和他的儿子们都在摩押地死了,他的亲族理当主动娶老二玛伦的妻子路得为妻,为的是为死者立后,但是这样要花费金钱买赎,费财费力去管理,还要供寡妇以及日后生的儿子,而所生的儿子与田地最终都不归自己,所以,若是没有一颗敬畏耶和华神的心,一般人都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这会很累很累。

在当时的那个社会,女人是不能够向男人求婚的,但是可以向男方表示想嫁给他的心意,有几种表示心意的方式,其中有一个是为男方暖脚。《路得记》记载说:路得去躺在波阿斯的脚旁,用衣服盖住他的脚,这是在表示她愿意嫁给他,当时的习俗容许这种做法,她不能够求婚,但是可以暗示,这是一个很强烈的暗示,当然,这也是她的婆婆拿俄米教给她这样去做的。

所以波阿斯娶路得就是根据这些习俗来的,波阿斯对路得的心意感到受宠受惊,想不到路得竟然会看中他,因为他心里是蛮喜欢她的,但毕竟他并不是路得最年长的近亲,也不是最年轻的,他的年纪比路得大得多,他很开心路得选了他,而不是选他的哥哥。

波阿斯是个有地位的人,而且他为人慷慨,在路得刚到伯利恒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这个可怜的女子,也知道了她的为人,他看出路得这个来自与摩押的女子很忠心,所以就奖赏她,他吩咐所有的收割工人说,要多留一些麦穗给那个来拾取的摩押女子。在麦场上,波阿斯供应饼和水给路得,使她能够吃一顿饱饭;在麦场的夜晚,他用他的衣襟遮盖路得,使她能够睡个安稳觉;在城门口,他买赎了路得,使她终于得到了真正的幸福。

按理说,应该是由他的哥哥来尽娶这个义务,所以他说:只要我哥哥同意,我很乐意娶你。于是他去找了本族的十位年长的人聚集在城门口,来解决这件事情,哥哥说:你可以娶她,然后就把凉鞋脱下来给波阿斯,等于给了他一个凭证一样,这是代表他的承诺,就像签名或盖章一样,这件事就这样圆满解决了。

波阿斯与路得实在可算是一对模范夫妻,是一切夫妻的好榜样,他们的结合是爱与虔诚、谦卑与勇敢、纯真与远见的结合,因此在结婚时能蒙众人的祝福。不久后,他们的儿子出世时,许多人也能与他们一同欢喜,藉着他们的儿子俄备得的诞生,给好像已死的以利米勒家重新带来生机、盼望、喜乐和安息。

波阿斯付出牺牲的代价,是将救赎带给整个的以利米勒家族。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也因著他的恩典,透过最大的代价,也就是祂自己的生命,为全人类在十字架上带出救赎,祂将我们从罪恶的深渊中救拔出来,使我们与祂合而为一,在祂的爱里作荣耀的见证,一个家庭能使别人看见神的作为,并促使他们与神和人发生更密切的关系,这样的家庭才是真正有福的。

路得终于有了美好的归宿,爱神也爱人的路得经历了神的恩宠和拣选,虽然她知道自己原本是不配的,波阿斯还是娶了路得为妻,路得替他生了俄备得,她的儿子被神拣选成了耶稣的先祖,路得也成为了救世主家谱中的一位母亲。

耶和华神从路得赐波阿斯后裔,使他的儿孙昌盛,他们的祝福都逐一蒙神成就了,并且超过他们所求所想的,因为大卫王和万王之王耶稣基督都是出生在波阿斯的家族中,他的子孙不但如地上的尘沙那样众多,而且藉着主耶稣的救赎,他们也有属灵的后裔如天上的星那样无数。

总之,波阿斯的爱心不仅感动了长老和众百姓的心,连天上的神也受了感动,以致他成了神与人共同祝福的对象,爱的报偿实在无法估量。

从表面上看起来,《路得记》是一个很美的爱情故事,是发生在伯利恒乡间的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但是在这故事的背后,其实是上帝在主宰着这一切的进展,上帝是在为以色列预备了一条君王的血脉,那是上帝的用意。

而摩押女子路得正确地选择了以色列人的神作为她自己的神,又根据以色列人的风俗嫁给了波阿斯,因此,上帝也就选择了她,让她成为这条君王血脉的一部分。

在整卷的《路得记》中,充满了人们对路得的祝福,她的婆婆拿俄米说:愿主赐福给你,因为你陪伴我;波阿斯说:愿主赐福给你,因为你选我,不是选我兄弟;人们都对路得说:愿主赐福给你,愿主赐福给你,愿主赐福给你。这都是他们的真心话。

所有人都用上帝的名字来祝福路得:愿神永远赐福给你,愿祂永远安慰你,愿祂永远恩待你。他们不断祝福她,所以路得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族谱,进入了君王的血脉,因为波阿斯是犹大的直系后代,犹大是雅各十二个儿子中的一个,犹大这名字意思是“赞美”,希伯来文的发音就是犹大。

根据《创世记》记载,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祖先雅各,也就是以色列,他在临终之前给儿子犹大说了一段预言:“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来到,万民都必归顺。”

很特别的一个应许,当时雅各的那个时代,离大卫王有多少年代啊?离耶稣基督又有多少年代啊?谁能够想得到将来犹大支派会有伟大的君王出现,而雅各竟然预言到了将来会有一位君王出于犹大的后代。

此外,先知弥迦也有一句预言:“犹大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这难道不是神的旨意与安排吗?

还有波阿斯的祖母,她也不是犹太人,她是一个外邦人,她是喇合,耶利哥城的妓女,就是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脱离旷野越过约旦河,走进迦南之后要攻陷的第一座城池,当时约书亚派了两个探子潜入到耶利哥城去侦察敌情,被敌人发现之后,就是由喇合把他们给藏起来的,而最后以色列人拿下耶利哥之后,除了喇合的一家之后,他们把城里的人全部杀光了。

这个救了以色列探子的妓女喇合,也是大卫王血脉中的一条线,她是波阿斯的祖母,她是大卫王的祖先,当然,她也是耶稣基督肉身的祖先!

《路得记》的写作年代应该是在扫罗作王的时候,是士师时期的最后一个士师撒母耳写成的,扫罗不是上帝看中的人,是以色列人自己选出来的王,他们选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个子很高,而且相貌堂堂,以色列人就是根据外表来选他们的王,其结果是一大败笔。

扫罗是来自哪个支派呢?他不是来自于犹大支派,而是来自于便雅悯支派。《路得记》这整卷书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什么?那就是:便雅悯支派坏透了,扫罗坏透了!以色列人要把盼望放在伯利恒,那里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君王,那是上帝为你们拣选的!

撒母耳写《路得记》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预备百姓把盼望从扫罗移到大卫身上,因为撒母耳已经暗中膏抺了大卫,他知道下一个王是大卫,他要预备百姓接受大卫作王,而不是由扫罗的后代作王。

从文字中,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撒母耳那厚重的喘气声:你们看,便雅悯支派骨子里有多坏!他们真是坏透了!看看他们做了什么!真是坏透了!再看看伯利恒这些人多好啊!看看这个家族多好啊!

很显然,先知撒母耳之所以执笔写《士师记》和《路得记》两卷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以色列百姓的想法,引领他们把盼望从便雅悯支派转移到犹大支派,预备他们来接受大卫做他们的王。

当然,书写到了最后,撒母耳才提到大卫,而且只提到名字而已,“耶西生大卫”,《路得记》最后的一段话就是:“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俄备得,是波阿斯与路得生下的独生儿子,这卷经书最后的那个名字大卫,就是俄备得的孙子,也就是波阿斯与路得的重孙子,以色列史上最伟大的大卫王。

写这卷书的时候,实际上撒母耳已经知道大卫是上帝指定的王,以色列整个的局势将彻底改变,耶路撒冷城在便雅悯支派手中失去,这是犹大支派之前攻占的一座城池,将来大卫作王时,犹大支派会再度拿回这座城。

上帝是在做长期的计划,我们会在大卫的子孙耶稣身上看见上帝进一步的计划,伯利恒、以法他,祂将生于伯利恒。耶稣的出生地完全正确,耶稣自己也称耶路撒冷为“大君的京城。”

《路得记》是以大卫的家谱为结束,可见这本书的主题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大卫王之所以能成为以色列历史上最出色的君王,不是没有原因的。神所使用的君王,不是来自家产万贯的家庭,他乃是从一个敬虔的家出来,这个家最大的特色乃是爱,这爱不是一般人的血肉之亲的爱,乃是因爱神而彼此相爱。

无论是拿俄米与路得的关系,或是波阿斯与路得的关系,都维系在神的爱上。《圣经》说:“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

因此,在士师时代,这个小小的家庭成为神的器皿,将救恩带给以色列全国乃是非常自然的结果。路得的小家庭,理当成为我们每个弟兄姊妹家庭的榜样,今日家庭的意义已被撒但和人的败坏摧残得面目全非,世间已很难找到真正幸福美满的家庭了。

许多家庭以誓言与爱开始,却以眼泪、怨恨、离弃结束;多少家庭不再是温暖、安宁、了解、同情及信任的乐园,反而成了冷漠、纷争、仇恨的地狱,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信任都丧失了,还有什么真正的幸福可言?

家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根基瓦解了,还有什么真正的希望?但愿耶和华神藉着《路得记》开启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知道神不仅愿意藉着家庭将最大的幸福赐给我们,并且还要藉着家庭赐福给全人类。

耶和华神给路得尊荣,因为她甘愿牺牲自己,离开摩押不敬虔的生活,忠心地在神的子民中间服事,祂由一个可怜的摩押寡妇,到一个卑微的拾穗者,最后成为伯利恒贵人的妻子,这完全是耶和华神的恩典,透过神的计划,路得在悖逆的士师时代,成为保存基督谱系的一员。

路得的信心、爱心和顺服使她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当我们也像路得那样有信心、爱心和顺服时,我们的人生也会有一个很完满的结局。

路得还有一个美德,当她拥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时,她更爱她的婆婆,不嫌弃她,不怕她干扰她的生活。现今的家庭却不是这样,有了家,双方愿意过二人世界,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嫌不自由,受干扰。

《路得记》使我们看见一个幸福家庭之路必须是以爱作为基础的,拿俄米是母亲,在家里树立了爱的榜样,本着神的话语教育子女,把路得领到了神的国里,路得走上了跟随神之路,尽上了孝心,我们每个人的家也能维系在神的爱里,使父子、母女、婆媳、夫妻之间能彼此相爱。

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他的心胸是宽大的,足以接纳一个特别的人,甚至一群有困难的人,他会以爱心无私地顾念别人的需要,观察神的爱如何在路得的生命中动工,使她闯过种种难关:贫困、种族偏见、年龄差距、肉体试探、婆媳分歧。

由此我们明白:神的爱也能帮助我们每个人解决人生中的难题,一旦我们认识并且体会到耶和华神那无条件的爱,并容许祂的爱透过我们流露出去,我们就会越来越少顾念自己,而越来越多关心别人,渐渐地,我们就会看到:舍己付出的爱具有惊人的力量。

在主耶稣的带领中,愿我们都能有爱的跟随,跟随主耶稣那无私的爱,那无条件的爱,使我们的生活也充满爱,当我们付出基督的爱时,我们所得到的是幸福、喜乐、盼望与安息。愿我们能在基督的爱里生活,更多地关心别人,给别人带来更多的爱与温暖,使人与人之间充满友谊与和谐。

作为现在的基督徒,自然是可以从《士师记》的人物学到很多功课的,也能够得到很多启示的,也就是说:“前人所犯的错误,我们可以不必再犯,前人所作的明智选择,我们可以效法。”

《路得记》这卷经书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可以这样认为:我们都是路得,我是个外邦人,但我来到了上帝的百姓中间,成为了君王的直系子孙,成为属于上帝的王室家族。

因为我们在基督里就是王室成员,是王子、是公主,我们要抬头挺胸,因为我们是君王的直系子孙。我们以前是外邦人,不是以色列的国民,是个局外人,但上帝带我们进入这条君王族谱,不是在耶稣降临之前,而是在耶稣之后。

路得代表着我们,我们同是外邦人,波阿斯就是我们的耶稣,我们跟他结婚,就进入了上帝百姓的家族,我们是新娘,耶稣是新郎。

其实,整本《圣经》就是个爱情故事,结局是一场婚礼,从此我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路得和波阿斯的爱情故事,正是基督和祂的外邦新娘,也就是我们,是新郎与新娘的最佳写照!每一个基督徒,在你读完了《士师记》和《路得记》之后,你将会获益无穷。






http://img6.ph.126.net/RvEWd7-XB2mzs-ASfQTsXA==/3160682513484837856.gif
请欣赏下面更多的博文,内容更丰富、更多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