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惩罚与拯救___浅析《士师记》及作者撒母耳

标签:
保罗基督基督徒历史情感 |
分类: 浅析《旧约圣经》介绍作者生平 |
约书亚带领着以色列人脱离了四十年旷野飘流的苦难日子,他们越过了约旦河,进入了上帝耶和华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在约书亚的率领下,以色列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战争岁月之后,征服了迦南地上的许多敌人,夺得了大片的土地,但不并是全部消灭了那些已经恶贯满盈了的迦南人,战争还在很多地方继续着。
尽管还没有夺取迦南地的全部土地,但是约书亚仍然根据摩西在世的时候在摩押地将土地划分的方法,将迦南地和摩押地的部分土地分封给了十二个支派。由此开始,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也就是以色列)的十二个儿子所形成的十二支派,都有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各支派之间时而联合、时而分散,依然战斗在那片上帝耶和华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上。
这时候,年迈的约书亚也死了,他活到了110岁,尽管他没有看到迦南地的全部收复,但是耶和华神交给他的历史使命,他已经完成了。
以色列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但是形势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整片迦南地马上就可以到手了,因为在摩西和约书亚之后,以色列民族中就再没有出现一个能与他们俩相提并论的领袖,他们群龙无首了。
约书亚率领以色列民到达了应许之地,其实也就说明耶和华神对以色列的列祖列宗,还有在旷野里的那些应许都已经应验了,此时,只要他们去得那地,去除掉迦南人以及恶俗,就可建立起神的国度。
但是以色列人进去之后,安定下来了,他们就不再排斥迦南人了,也不排斥他们的风俗习惯了,甚至也不排斥他们的宗教了。可悲的是,以色列的百姓一再表示要效忠耶和华,但他们转眼就会迅速放弃耶和华神所指示的生活方式,转去向迦南神明求取物质好处。
耶和华神让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后,要消灭那地所有的居民,因为那地的居民生活非常糜烂、非常邪恶,那些人是罪大恶极的,以至于迦南全地性病肆虐,他们是应该被消灭的。耶和华神让犹太人在埃及待了400年,一直等到亚摩利人罪大恶极,恶贯满盈,也就是要等亚摩利人罪该万死才灭掉他们,耶和华神要藉此来审判那个罪恶的社会。
可惜以色列人并没有遵照耶和华神的指示去做,他们容许很多原来居住在当地的人留下来,尤其是住在河谷的人。以色列人只占领山上的地区,没有占领河谷地区,那些罪恶的人都住在河谷地区,后来,以色列人和那些人开始交往,尤其以色列年轻人会在夜晚下到河谷地区去寻欢作乐。
自从罗得选择住在所多玛和蛾摩拉以后,后果如何可想而知,所以我们看到耶和华神的百姓住在山上,而谷中的居民为非作歹,上面是圣洁,下面是污秽,因为以色列人没有洁净那地,这就成为所有问题的根源了,其结果就是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信主与不信主的人结婚,洁净的和不洁净的人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
尤其可悲的是,以色列民的天性是悖逆的,他们有着我行我素的秉性,他们经常会把耶和华神给抛到一边去,全然不知道他们的一切都是由耶和华神来掌控的,尽管耶和华为他们兴起了士师,但是他们依然还是状况百出,一怒之下,耶和华神把他们交到了迦南人的手上了。
迦南地再次进入了混战状态,十二支派的处境危在旦夕,因为没有一个共同的领袖,于是以色列人就求告耶和华神,要求有一位君王来领导他们,否则他们就像是一盘散沙,耶和华答应了他们,为他们兴起了士师,从此,以色列民族开始进入到了士师时期。
士师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阶段,因为士师只是一些地区性的首领,打仗的时候,他们是以色列百姓的统帅,平时和平年代里,他们就是管理民事的审判官,而摩西和约书亚是整个以色列民族的共同首领,统领全体以色列百姓。
可以说,士师时期是以色列人的过渡期,也可以说是适应期,因为各个支派之间要学习如何来和平相处,尽管十二支派是十二个亲兄弟的后裔,但是毕竟过去了那么久,就像是大家庭分家一样,都各过各的日子了,不可能再像未成年的时候围绕在父母身边那样亲如一家了。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已经分散在了迦南地的各个不同地区,尽管各支派已经分封了土地,也都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是他们共同的敌人依然还在,他们的身边,他们的邻舍,还大有人在,而且都不是一些省油的灯,敌人随时可能进犯到领地里来,与他们交战。
耶和华神原本是用士师来作为一种缓冲,为的是引导以色列民在迦南地好好过日子,但是以色列民族的秉性实在是让人无可奈何,就连耶和华神也时常被他们气得头疼,每当他们过上安稳日子的时候,他们就离弃,去敬拜其他别的偶像,并且不断地在迦南地上行恶,其行径一点儿也不亚于当地那些恶贯满盈的迦南人,于是就经常惹耶和华神发怒,祂决定严惩以色列人。
在《士师记》中有耶和华神的这样一句话:“因这民违背我吩咐他们列祖所守的约,不听从我的话,所以约书亚死的时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从他们面前赶出,为要藉此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肯照他们列祖谨守遵行我的道不肯。”
这样一来,事儿就大了,耶和华神下定了决心,不再要赶尽杀绝那些恶贯满盈的迦南人了,那原本打算赶尽杀绝的异类们,被耶和华留下来了,为的是要试验那不曾知道与迦南争战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后代去知道并学习那些未曾晓得的战事。
耶和华神留下来的那几个族,“就是非利士的五个首领和一切迦南人、西顿人,并住黎巴嫩山的希未人,从巴力黑们山直到哈马口。”这些人都是以色列强大的敌人,以前有耶和华的庇护,以色列人能够战胜这些敌人,而如今以色列人又忘了与耶和华神之间的立约,耶和华神就不再替他们做守护神了。
耶和华神之所以要留下这几族,主要的是为了试验以色列人,看看他们听不听从耶和华藉摩西吩咐他们列祖的诫命。可谁知,以色列人不但不思悔过,反而又跑去住在了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中间,而且还娶他们的女儿为妻,甚至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做媳妇,这还不算,他们还学着那些人,去事奉他们的神。
耶和华看到这种情形,非常气愤,决心惩罚这些背叛的百姓,祂打发天使来到百姓中间,对他们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来到我向你们祖先应许之地,我要你们永不废弃我与你们立的约,你们也不能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因此我要惩罚你们,我必不将这地的人从你们面前赶出去;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
但是结果呢,人家以色列人根本就听不进去!什么立约不立约的,我们不知道!娶外邦人作妻子怎么了?我得有老婆啊!把女儿嫁给外邦人怎么了?我女儿总得找婆家啊!
耶和华神彻底的发怒了!祂决定藉着外邦来攻击不听劝阻的以色列人,当然其目的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悔改,因为祂不会放弃以色列人,祂还是希望他们能够痛改前非,因为祂与他们的祖先立了约,如果他们能够悔改,祂就将他们从仇敌手中拯救出来。《士师记》这卷经书正好回应了申命记的信息:以色列民族的安全和兴旺,完全取决于他们对耶和华的忠心和顺服。
当时,在漫长的士师时期,以色列再也没有出现一位强有力的统一领袖,因为士师不是全民领袖,所以以色列各宗族之间开始出现了不和谐的状况,在十二支派之间不断出现争执、时常发生纠纷,他们相互之间相互争疆界,彼此争权势,内部矛盾层出不迭。
另一方面,以色列人的外部威胁仍然存在,因为耶和华神的发怒,恶贯满盈的迦南人和异族人被耶和华神留了下来,使他们作以色列人“肋下的荆棘”。
因此,曾经被以色列人打败的迦南人东山再起了,依然被他们盘踞着的那路撒冷、迦萨、伊矾伦等城邦,还有那些居住在山区和平原的其他民族,都开始威胁到以色列人的生存了,在这种恶劣的形势下,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各个部落就好像是分散在迦南这片汪洋大海中的一个个孤岛,被周围的海水浸蚀着,被海浪冲击着。
没有多久,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也就是各个宗族部落,都一个个都先后沦于迦南人的压迫之下,他们在敌人的重轭之下痛苦地呻吟,他们这时候又想起了耶和华神,他们可怜地向耶和华忏悔,求他宽恕和拯救。
耶和华神是严厉的,同时也是宽宏大量的,他在以色列民中兴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士师,那些士师像英雄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们救出苦海,在以色列的士师时期,耶和华一共为他们兴起了12位士师。
但是士师毕竟是士师,他们没有统领全民的那种领袖风范,也没有将十二个支派都召唤在自己账下的那种号召力,就像书中反复说的一句话:“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尤其是这卷经书的最后一句:“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这句话的意思听起来是指的地上没有王,但也暗示了以色列百姓缺乏顺服天上之王的观念。
只有当耶和华神使用外邦侵略者审判百姓时,百姓才会转而求祂,祂赐下了拯救者,这时候才会拥有王权,神的百姓也才逃脱灭亡的命运。由此就产生了一个历史循环:悖逆——受压——哀求——拯救——太平,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一次又一次的历史重演,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耶和华作王的必要性。
《士师记》中的以色列人就是因为离开了上帝耶和华,他们悖逆耶和华神,偏行己路,不愿意遵守耶和华神的律法,他们的人生开始打转,落入一个循环,同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他们循环了七次,在这段期间,耶和华神不断兴起大能的勇士来拯救他们。
人很容易陷入这种远离耶和华神的循环,这个循环不但永无止境,还会不断地走下坡,一旦陷进去,不止是循环,而是往下循环,也正是因为这种恶性的循环,所以也就导致了整个以色列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历史悲剧。
《士师记》的主导思想就是,神要作以色列的王,那么也就要求以色列人要学习并遵守神的法则。这卷经书也告诉我们,耶和华神是信实的神,在百姓不断背约之时,祂还信守与选民立的约,一旦百姓呼求,祂就施行拯救。整个士师时代虽然荒凉,但耶和华神仍不丢弃选民,在其中兴起得胜者,来实现神的国度。
《士师记》道出了以色列民进入迦南地之后,神的计划是如何进展的,士师阶段是约书亚至王国之间的过渡时期,可以说是王国的雏形,但是却没有完全实现,正如耶稣基督在世与千禧年之间的教会时期也有着天国的雏形,但是天国也未完全实现是一个道理的。
当时,耶和华兴起士师拯救选民并带进国度,如今,耶和华也借着得胜者建造祂的教会,而终极的拯救者及执法者,乃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士师记》是《圣经》当中的一卷历史书,作者是撒母耳,他是以色列最后的一位士师,也是以色列民立国后的第一位先知,他曾膏立扫罗和大卫为王。撒母耳不但是一位先知,同时也是一位祭司,当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宗教家。要强调的一点是,撒母耳也是《圣经》中没有记载任何罪行的极少几个人当中的一个。
《士师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像民间故事,一些英雄人物在乱世之中出来力挽狂澜。我们会发现每个士师都不一样,俄陀聂是迦勒的弟弟,书中说他为以色列国内带来了40年的太平光景。
左撇子的以芴随身携带一把18吋的剑,他把剑绑在右腿上,一般右撇子的人搜身的时候,会先搜左腿,他很聪明,把剑绑在右腿上就可以立刻拔剑。他去见摩押王,说有机密要事要跟他禀报,请王让在场的人都退下。等到其他人都退下了之后,以芴就拔剑,侍卫只搜了他的左腿,他右腿上的剑还在,他把剑刺进摩押王的肚子,但是摩押王实在是太胖了,所以以芴的剑和手都被摩押王肚子上的肥肉给夹住了。
珊迦用赶牛的棍子打死了六百非利士人,是一位十分勇猛的士师、勇士。
底波拉是一个女先知,她专门听从耶和华神的指示来排解纠纷,但是当大战来临的时候,她没有带领百姓上战场去,她叫巴拉率领百姓去打仗,巴拉很不像是一个男人,他对底波拉说:你不去,我就不上前线。
因为以色列军队的惯例是由资深军官率领军队去打仗,今天的以色列仍然是这种做法,所以有很多军官因此而阵亡。巴拉说:你得跟我一起去,我才要率领百姓去作战。这么做的话,底波拉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耶和华神很生气,就决定把敌人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的手里,这是要管教懦弱的巴拉。
再来看基甸,这人是个胆小鬼,他把肉放在祭坛上,有火从天而降,把肉烧掉。他却还说:主啊,请你从天上显个征兆给我。他亲眼看到火从天而降,烧掉他祭坛上的肉,却还跟神求一个征兆,用一团羊毛来求印证。
士师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参孙,希伯来语是阳光的意思。参孙是个拿细耳人,他的出生是个奇迹,他力大无比,能够使出神奇的大力气,那股神力完全是出于圣灵的恩膏,并不是因为他肌肉有多强壮。后来耶和华神的灵离开他,他就被人弄瞎眼睛,然后把他关在监里推磨,成为非利士人的笑柄。
参孙的故事很特别,命运和很可悲,都是因为坏在了几个女人身上,但是参孙死得很壮烈,他最后与非利士人的几个首领以及众多敌人同归于尽,方显出英雄的本色。
《士师记》最后的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罪大恶极的人将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两个故事,一个是北边的但支派,一个是南边的便雅悯支派,两个情况都是耶和华神的百姓被一个利未人带入歧途,属灵的领袖带耶和华神的百姓走入歧途实在很可悲。
有关但支派的那个故事,是因为那个利未人的缘故,十二支派中的但支派,最终变成了一个拜偶像的支派,就像十二使徒中的加略人犹大被除名,在《启示录》中,但支派也被除名了,其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利未人,这个利未人原本是属神的仆人,却为了钱去担任一户人家的私人祭司,后来又为了钱担任一个支派的祭司,导致了整个但支派的衰落。
另外一个故事,也是因为一个利未人,他引发了其他十一个支派与便雅悯支派的内战,他们屠杀了便雅悯支派,战乱中也死了很多以色列人,在这场内战中,以色列人死了十分之一,便雅悯支派的男人几乎被杀光,只剩下了600个男人,没有妇孺生还,全被杀死,这600个男人逃掉了。
原来有十二个支派,现在只剩下十一个支派,到底造了什么孽?他们清醒过来了,于是就去攻击基列雅比人,带回来400个处女,给存活的便雅悯男人做妻子,好来延续这个支派。但是400个还不够,还少200个,于是他们就耍心机,设计让便雅悯人在示罗的节庆期间,去绑架一些以色列女子,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之前起誓不让便雅悯人娶他们的女儿,所以设计让他们去绑架,就不算主动把女儿嫁给他们。
这些故事都是走下坡的恶性循环,但支派的拜偶像,下场是被除名了,然而最可怕的是便雅悯支派的下场,因为一个人的淫乱,而导致了属神百姓的一个支派差点被消灭。
在《士师记》中,上帝耶和华是依然与以色列人同在的,虽然以色列人处在恶性循环之中,不断地走下坡路,那是因为上帝并没有把迦南地的敌人全部赶走,因为以色列人的悖逆,上帝就差那些敌人来攻击以色列人,而当上帝听到他们的祷告时,又差人来拯救他们,所以说,上帝一直都在介入到他们的生存当中,这说明上帝是很有耐性的,尽管以色列人不断恶性循环,上帝仍然与他们同在,这一切其实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上帝一直在掌握他们的情况。
我们必须切记,上帝耶和华除了会救人脱离罪恶,也会把人交给罪恶,所以我们才会天天用主祷文祷告说:求主不叫我们遇见试探。上帝可以把祂的儿女交给罪恶,也可以救他们脱离罪恶,所以求主“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我们这样的祷告,是因为上帝可以在我们的身上行这两件事。
上帝耶和华祂能够救人脱离罪恶,祂也能够把人交给罪恶,这犹如我们的教会,教会可以救会友们脱离撒但,但是也可以把他们交给撒但,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会发生,因为上帝把权柄也给了教会。
当年,上帝耶和华从埃及带出犹太人来到迦南这片土地上的时候,祂也从克里特带出了非利士人来到了迦南地,其目的就是为了制约以色列人,每当以色列人悖逆的时候,上帝就用非利士人来惩罚他们,上帝挑选非利士人来惩罚悖逆的以色列人,所以非利士人常常出现在以色列人的面前,今天依然还是这样,非利士人的后裔阿拉伯人还是在做着非利士人当年所做的事情。
《圣经》是一本很诚实的书,不会隐瞒人的软弱,很多人物其实很软弱,甚至胆小,他们不是勇者,也不圣洁,但是耶和华神却使用他们,他们身上都有属灵的恩膏,因为圣灵降临在他们身上。在《旧约》时代,虽然人的软弱有耶和华神的大能帮助,可是圣灵的恩膏只临到少数几个人的身上,圣灵的恩膏触摸到他们,但是没有内住在他们里面。
耶和华神是救主,只有祂能挽救我们,但祂是透过人来挽救,祂的工作大多是透过人做的。人只要有了圣灵的膏抹,就能够完成神才能做得到的事,所以说,施行医治的是耶和华神,但祂能透过祂所膏抹的人来医治,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能够做耶和华神所做的事。
当时的以色列有很多敌人,像是亚玛力人、亚扪人,这些敌人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可见这个应许之地原本就住了很多人,以色列人当初进来的时候,这里并不是空地,而是住了很多人,当地人不欢迎他们进来,听起来跟今天的情况很像。
从1948年以来,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以色列人复国了,他们又回到了迦南地,两千年过去了,他们又回来了,但是那里已经住满了人,那些人不欢迎他们的到来,可是以色列人有他们自己的理由,那个理由就是,迦南地是耶和华神赐给他们的地!直到今天还是只有这个理由,因为地上和地上一切的丰盛都是耶和华神的,耶和华神要给谁就给谁,祂把迦南地给了以色列人,那迦南地就是以色列人的土地,是耶和华神赐给以色列人的流着奶与蜜的迦南美地。
http://img6.ph.126.net/RvEWd7-XB2mzs-ASfQTsXA==/3160682513484837856.gif
请不要吝啬你的手指,请动动手指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