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鸣:为京剧而生,为京剧而去


标签:
李阳鸣哀悼李阳鸣李万春之孙为京剧而生为京剧而去冰城馨子 |
分类: 心情故事-音乐-日子 |
▲02
与病魔抗争,用毅力坚持,超越了掌声和喝彩;
对京剧挚爱,用生命绘制,超越了梦想和未来。
李阳鸣:为京剧而生,为京剧而去
昨天下午,接到好友蓝子的电话:“姐,昨天晚上我特别难过,流了好多的眼泪,知道为什么吗?李阳鸣……去世了。”“啊?怎么能这么快啊?一月份他来哈尔滨演出的时候还好好的呢?”我也哽咽的说不出来话了。
如果看过我的《雪咏国粹 梨园添香——京剧骨子老戏专场的台前幕后》博文的话,你可能会有印象的。朋友健男是个超级京剧票友,去年夏天被尚长荣老先生收为门徒,今天一月五日,他邀请全国著名文武老生、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嫡孙李阳鸣和全国著名张派青衣、湖北省京剧院一级演员万晓慧为他友情助阵,一起演出了一场《大探二》。生、旦、净三大行当同台对戏酣畅淋漓,“三鼎甲”珠联璧合,观众直呼“过瘾”,成为冰城、乃至京剧界的一段佳话。当时我是友情之约前去为他们拍剧照的。
因为去年夏天我曾陪着李阳鸣的父母李卜春夫妇在伏尔加庄园游览,听说他们的儿子李阳鸣是非常出色的京剧演员,非常的羡慕。没想到半年之后不但欣赏到李阳鸣的表演,而且还近距离地拍了他台前幕后的一些细节,并做了本影集和一辑演出录相片送给了他,听说看后他非常高兴。
李阳鸣在东北最冷的日子里来到哈尔滨友情助演。我从台后拍到台前,他在彩排时的认真,在台后化妆时的活泼,在台后静静入戏时的投入,在上场前的一丝不苟,到上场后倾情竭力的演绎,他谦逊、认真、努力、执着、投入,绝对是大家的一派风范,给我这个并不懂京剧的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竟然丝毫没有看出一点他是一个病人,当时只感觉这个年轻人演艺水平高,前途无限光明。但不久就在央视播出的文化部春晚上看到了李阳鸣,当时他可是与京剧名家于魁志同时演唱的,我这才知道李阳鸣是国家级的京剧精华人才。
后来和蓝子谈起李阳鸣时我才知道,他已身患癌症六七年,如果早期发现时他要是做了截肢的话可能是没事的,但因为挚爱的京剧,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始终站在舞台上,来哈尔滨演出时他当时还在做着化疗(朋友也是后来才知道的),这些年顶着病痛的巨大压力承受了多少,真是难以想象!
回头翻看当时为他们拍的这些珍贵的照片,我抑制不住的一遍遍地流泪。年轻、英俊、才华、成就……这些最美好的词汇用在他的身上一点都不言过,但老天为什么这么无情地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呢?!
记得我远远地抓拍了一张他父亲李卜春在台下看他彩排时的情景,因为之前我见到的李卜春老师一直是和蔼地微笑着,但这时的他眼神里却充满了忧伤,当时我还奇怪怎么几个月的时间李老师一下就变老了,让我差一点没认出来;另外一片就是我拍到的一张他父亲和弟弟在后台看他演出的情景,这对父子那么全神地关注着台上的李阳鸣,但分明又有着一种紧张。现在我真明白了他们的心情,他们当时是在怎样地担心着阳鸣的身体啊,因为他们此时最了解阳鸣是以怎样的毅力和坚持来演绎着自己最热爱的京剧的。
阳鸣三岁就跟着爷爷学京剧,六岁就与爷爷同台演出了,二十多岁就在京剧界非常有成就了,他就是为京剧而生的;阳鸣患的骨质细胞瘤如果早期进行截肢的话,病情就可能得到抑制,但阳鸣没有那么选择的原因是因为他太爱京剧了,他不想离开舞台,离开京剧。对于他来说,艺术比更生命更为重要,在生命的长度与宽度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为能拥有更多的舞台时间而坚持。
祝福为京剧而生,为京剧而去的李阳鸣在天堂里和最爱他的爷爷相聚!在天堂里还唱他的京剧,演孙悟空大闹天宫!
我在网上查到了李阳鸣的新浪博客,没有想到他不但是个京剧才子,文学素养还那么好。四十五篇博文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多么难得的人!博文让我感动的地方太多了,摘几段放到这里,从中感受一下这个天嫉的英才李阳鸣。
我曾经被选中在电影《大闹天宫》中扮演孙悟空,导演建议我用“小万春”作艺名。我的感觉很复杂,一方面觉得这三个字里包含了我们家的荣耀,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我担不起这三个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大投资的影片拍到一半搁浅。“小万春”的名字至今没有正式启用。我现在的名字已经定格为“李阳鸣”,“李”是我的骄傲;“阳”是我对自己要求,无论经历生活中怎样的悲喜,内心一定要向爷爷的眼睛一样,阳光灿烂;“鸣”取自爷爷的字“鸣举”,也记载着爷爷最辉煌的“鸣春社”。哪怕我现在及以后将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和爷爷已经少有重合,我也会用全部的热情和心力,在舞台上、生活中展现爷爷的精神。因为我是小万春。
现在的京剧演员其实都习惯了冷清,冷清并不凄凉。很多感觉解释不清,如果让我选择,我宁可在破旧的剧场汗流浃背唱一晚老戏,也不愿意在华美的空调剧院唱一首唱完就忘的新歌。所以,我常常向老天祈求,给我一个能让我天天唱戏的舞台吧,再破再旧我都不在乎,坐多少观众我也不在乎,哪个京剧演员没对着不到半场的观众唱过?
唱戏是我的工作,把戏唱好则是我的本分。成为一名京剧演员,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生下来就注定了;同时,也是我的幸事,因为我喜欢这一行。从学戏开始,就没有想过自己会从事其它行业。那时,曾经希望我的人生也如同戏里的人物一样大开大阖。当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看似平淡的一路似乎少了些期盼中的悲欢离合,但也有着一些不预期的沉重和困扰,生活没有剧本,往往还来不及去想,只知道往前走,也就这样过来了。很多得失无法量化,但我总感觉我得到的还是比较多。京剧演员所能要求的,其实很有限,而大家却额外地给了我很多,超越了掌声和喝彩。我究竟何德何能?
演出前在後臺遇到一個專程來看我的好朋友,他問我穿上腳穿上厚底靴疼不疼,我說不疼。其實,我沒告訴他我的真實感受。我現在的腳穿上很軟的鞋走路都還很疼,更何況厚底靴。我也沒告訴他,雖然很疼,只要踩在舞臺上,我感覺很踏實。
最後,還是要感謝,感謝上天讓我承受了這一切的艱難,不,應該是我在不超出我的承受能力的範圍內,承受了這一切的艱難,讓我學會在過那些一個人過的關,走那些一個人走的路的時候,看得見陪著我的人,看得見生命的光芒。當我回望不久前這段沒有演出的日子,雖然大部份是痛苦和煎熬,心情卻非常平靜,仍然充滿感激。
整个下午沉浸在李阳鸣的博客里,谢谢阳鸣,让我对京剧和京剧界的后生们有一次新的感受和认识!国宝后继有人,我从李阳鸣博文中表达的热爱和博友们的留言里看到了希望!
李阳鸣,6岁就同爷爷李万春一起登台表演,有“六岁红”和“小万春”的称号。2013年6月21日20点16分在北京健宫医院因病去世,享年37岁。2008年患骨质细胞瘤,进行手术后病情得到控制,今年不幸癌细胞扩散到肺部,最终医治无效,永远告别了他热爱的京剧舞台。
李阳鸣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yangmingpkop
▲04、2013年1月5日,李阳鸣在哈尔滨参加京剧骨子老戏专场《大探二》
▲05、孙健男,哈尔滨市京剧研习社裘派花脸。黑龙江省京剧院签约演员、牡丹江市京剧团客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亲传弟子。2010年国庆仲秋,孙健男在中国京剧的圣殿——北京梅兰芳大戏院与囯家京剧院一团合作演出《大探二》,国家京剧院当红文武老生李阳鸣就与他同台献艺,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隆冬的日子里,李阳鸣再度赴冰城与他为冰城人献艺。
▲06、阳鸣即将上台前投入的准备
▲07、看到这张阳鸣的背影心里特别的酸。台前幕后的演员生活,我们看到只是台前的辉煌,但却不知为此他们付出了多少的艰辛,甚至健康和生命。
▲08、这是在服装间里我拍到的李阳鸣。当时服装间里只有他一人,环境是那么的简陋,他在那边烤着身体边在哼唱着,全神贯注的感觉让人感动。我远远地抓拍下了这个孤独而珍贵的瞬间。
▲11、彩排时他也是非常的认真
▲12、左面这片我远远地抓拍了一张他父亲李卜春在台下看他彩排时的情景,因为之前我见到的李卜春老师一直是和蔼地微笑着,但这时的他眼神里却充满了忧伤,当时我还奇怪怎么几个月的时间李老师一下就变老了,我差一点没认出来。可怜天下父母心!
▲13、下面这片是我拍到的一张他父亲和弟弟在后台看他演出的情景,这对父子那么全神地关注着台上的李阳鸣,但分明又有着一种紧张。现在我真明白了他们的心情,他们当时是在怎样地担心着阳鸣的身体啊。上面是上场前弟弟为他整理戏装。
▲14、化妆时的他就像个调皮的孩子
▲18,(摘自李阳鸣的博客文《歉意和其它》),我估计这个就连孙健男本人都没看到过,但从阳鸣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他的为人是多么的平实和善解人意!)
十月六日,我在梅兰芳大剧院贴了一场《大探二》。这次演出比较特别,由研习社操办,除我和亦珊分别扮演杨波和李艳妃,徐彦昭一角由哈尔滨票友孙健男先生担纲。孙先生的虽然本职工作与演艺无关,但挚爱京剧,多年不懈地拜师、吊嗓、钻研,京剧在他生活中的成分和专业演员并无二致,演唱也达到了专业水准。票友中高人不少,但大多是精于部分唱段,但像孙先生这样能彩唱整出大戏的,还真不多见。
演员在台上表演,互动非常重要,若彼此有默契,互相托着,彼此会越来越进入状态,遇强则强,越唱越兴奋。这种配合大概类似于所谓的“酒逢知己”,或者“棋逢对手”。有时候演员之间缺乏默契,尽管各自的水平都不错,演出效果终究也会相对平淡些。如果演员之间水平相差较大,彼此没有照应,一角压倒一角,突出了某一方,整体却出现不平衡的局面。考虑到孙先生不是专业演员,我和亦珊演出前商量好彼此都悠着点儿。没想到戏一旦开锣,孙先生亮出高亢的嗓音,六字调唱得激情洋溢,我和亦珊立刻进入了状态,忘记了是和票友配戏,不约而同撒开了唱,十分痛快淋漓,自己也觉得过瘾。
▲19、李阳鸣是爷爷李万春最喜欢的孙子,从三岁就开始教他演戏,六岁同台演出。看这爷俩在一起是多么的幸福。
李阳鸣,2013年6月21日20点16分在北京健宫医院因病去世,享年37岁。2008年患骨质细胞瘤,进行手术后病情得到控制,今年不幸癌细胞扩散到肺部,最终医治无效,永远告别了他热爱的京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