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水流到哪里,水在云就在。云在,你就在!


标签:
水流云在祈福云在你就在 |
分类: 心情故事-音乐-日子 |
无论水流到哪里,水在云就在。云在,你就在!
——为博友水流云在祈福
01、这是我收藏水流云在的图片,说不出来的喜欢。
02、这是他在家乡拍的蔷薇花。“照片07年11月拍摄于上海我的家,或者在自家院墙内,或者在邻居篱笆外。
前天,我正在萧风吹拂的太阳岛上拍夕阳下的芦花时,接到偌文打来的电话:“姐,你看水流云在刚发的博文了吗?他得了重症。。。。。。”按了电话,大脑有那么一刻是空白的,瘫坐在那个小亭子里看着风中的芦花好一会儿。然后,我不管朋友是否能理解,便有些嗲嗲不休地讲起远在加拿大的水流云在,水流云在的湖、水流云在山……
回到家里,立即打开电脑,打开水流云在的博客——《下一站——天家》,看到这一行字,我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地汹涌而出。曾经,有位博友为另一位不相识的博友的离去伤心至极,当时我好像并不能深刻的理解这种心情,而此时,我真正明白了,对于一个未曾谋面,甚至姓氏名谁、长得什么样、做什么工作都不知道的博友,竟然会有着如此的牵挂,那感觉就像是面对亲人和深交多年的朋友,真是无法表述的一种感觉。
这两天,一直无法平静,很多往事涌上心头。平时我的博客很少用博友的图片,而唯有一次是不同的,那就是我看到水流云在加州的路易斯湖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让我震撼的是它的平静!!”所以我第一次以博友水流云在的图片写了一个博文《加州的湖,我心中的静湖》。这两天我在读水流云在的博,在《静默有时》中他这样写道:
我仿佛在平静的水面泛舟,不系之舟随波荡漾,思绪静谧、心境舒畅。浮世尘嚣离我远去,惟一“静”字留驻心房。
静,是休息,是为了重新得力,精神抖擞走前面的路。
静,是停顿,是下一乐章的酝酿。
静,是享受,安享释放烦恼后的心灵自由。
静,是醒觉,让自我摆脱外在,倾听内心深处的呼声。
静,是清心,在反省中去除庸俗的缠绕。
静,是感恩,不断升高人生的目标。
中国古代《大学》有言,“静而后安”。
《圣经》也说,“得力在乎平静安稳”。
静,因放松而得力,因停顿而奋起,因安享而自由,因醒觉而不失,因清心而免俗,因感恩而崇高。
“静默有时”。
我喜爱静,向往静的境界,可以说,在水流云在这样的“静界”之中,我寻到了一份至高的“境界”。
与好友百合仔细地回忆与水流云在的相识,忆起那是07年的12月,是百合看到了水流云在的芦花,然后她留言说:“美!!!我的嘴也张了半天闭不上了。去冰城馨子的博客看一眼吧,她拍得芦苇也很美啊!” 竟然,与水流云在结识的时候也缘自于芦花。
喜欢水流云在的摄影,不仅仅是他唯美的湖水、雪山、森林,我更喜欢那些情感寄于景物的深深表达。譬如他那幅一直让我收藏的图片(图1),室内与窗外在雪色阳光下的对比,一直在想摄者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拍下这幅在摄影家的眼里构图可能是不太合格的图片的?而它却给人那么多的联想:还有那片他在回故乡的家中拍摄的一张含滴的蔷薇花(图2),是以如此美丽的容貌绽着最后的微笑。还有,太多太多的感受……他的博客是一个让人值得停下步来,慢慢欣赏与感受的图与文,简单而深邃的文字让你对他的图的理解得到了升华,我以为这才是我们读一个图片博客的最大的收益所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喜欢博客的理由所在。不然我们可以上摄影网站看摄影大家们的图片,那里的艺术效果是我等辈无法相比的,但为什么我们依然喜欢博客,喜欢博友们还略带粗糙的拍摄,因为,“你来自草根,来自身边,来自亲切,来自最远又最近的地方(引用斩云剑的评语)。”
无法忘记的是水流云在有一天给我留言,说在一篇博文里提到了我,不知道是否合适。我去他的博上看到他在回国时发的一个博文中写道:一向热衷于拍自然风光难得拍建筑的我,在这些老屋前想起三位博友:
珠江如歌,三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她的西南民居时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大气又不失细致,有些片片是如何取景的我至今琢磨不透。
sofia,托斯卡纳的浪漫气质被她演绎的淋漓尽致,看她那些异国情调的建筑片片,你体会的不仅仅是建筑美,更多的是文化和对生活的热爱。
馨子,也许她的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更为人们熟知,但我最喜欢她的室内小品,无论是居家还是公共建筑,那份温馨和一个成熟女性对生活的解读。
现在读水流云在的这段评价,我再次感动,也更加的受益。水流云在有好多可以让人回味无穷的话,你读了它,无法不思忖,无法不感悟,无法不收获:
没有彩霞我可以拍白云,没有白云我可以拍蓝天,没有蓝天我可以拍星光,一片漆黑,我可以闭目享受微风拂洗,即使清风不再,我也可以敞开心扉聆听宇宙的奥秘......
上帝关了门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必抱怨,但要追求,怀着一颗喜乐的心拥抱现在。
心有多远,脚步就会走多远,心有多远,思绪也会飞多远。
最珍贵的友情莫过于心灵的相知和精神的分享。
生命因了心领神会才变得具有灵性。
灵动的生命在广袤的时空穿梭,绕着年轮,跨过岁月,百转千回。
最让我感慨的是水流云在的博文《面对死亡》。现在才知道这是他与病魔战斗了五年之后面对死亡这个敏感话题的感悟:
蒙田说,"我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
生是短促的,暂时的;死是长久的,永恒的。
个体生命是这样,谁又敢说整个生命世界不是这样?
没有形而上的思考,只会本能的对死亡抱恐惧的态度。
哲学的智慧则教人对死亡抱"生寄也,死归也"的宁静态度。
并从而进一步领悟生的意义。
死亡可以战胜生命,但生命也可以超越死亡。
如果一个人无愧于人生的活过,如果一个人死了但他的思想和行为仍然在别人心里驻留,他就超越了死亡。
(中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不同,对死亡的认识也不同。
在我们看来,死意味着亲人的永远离去,天人阻隔。
在他们看来,死就是"回天家",回到造物主那里,我们早晚都要在那里从新团聚。
水流云在,我还要借博友们的话表达我的心情:
sofia说:我告诉自己还不是告别的时候;
风同学说:水兄,你的图片与文字,都有清新高洁的气象,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你已飞过流年逝水。
拥舞生命说:……可我还是想对您说,您已领略了人生的真谛,走过了自已,虽然无奈,但也无遗憾。希望奇迹还能出现,祝福您!
和煦说:你能在自己的博里告诉大家这个消息,说明你笑对人生,蔑视病魔的信心和勇气是何等的巨大,我们佩服你的从容与淡定,“死亡可以战胜生命,但生命也可以超越死亡。”这是您的至理名言,我们期待着您的超越!
偌文说:老师不要删除博客,可以让我们从博文中去体会你的生活态度,怀念你。。。。。。山谷百合说:无论水流到哪里,云都在。云在,您就在,我们会永远注视着您,永远和您在一起。
水流云在;无论水流到哪里,水在云就在。云在,你就在!
03、实在喜欢坐在椅子上享受洒满叶子的秋天
卡加利之所以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清洁城市,得益于绿色生态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嘉木成林、芳草如茵。
绿地多,供人休憩的长椅也必然多。
这是唐人街中华文化中心附近的一张长椅,颜色非常悦目。
05、这种长椅都是由私人捐献、园林部门在捐献者指定的地点统一制作的,这地点是捐献者生前最喜欢的地方。它的正面有一个金属铭牌,记录捐献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以及家人和朋友怀念逝者的话。
06、这张图那座长椅写着:
他和他的狗狗曾在旅途中经过许多这样的峡谷
请坐下来欣赏这里的美景
07、这张图那座写着:
丈夫
教师 朋友
多么充实而美好的一生
每当我读这铭牌上的文字,常引起我思考人生,它与我过去受的关于“人生观”的教育那么不同。
我想起十几年前在国内工作的时候,一年内有三位同事不幸英年早逝,都是我致的悼词,拿到组织部门拟的悼词稿,越看越觉得怎么我们的一生都是统一的格式——热爱什么、拥护什么、勤勤恳恳、加班加点、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积劳成疾......几乎看不出作为一个曾经的活生生的人的痕迹。
在上面一块铭牌里,我看到地球另一边的人是如何理解充实的人生——能很好地完成“丈夫、父亲、祖父”这三个家庭角色和“教师、朋友”这两个社会角色,一生难道还不充实而美好吗?
一个人首先是家庭角色,然后是社会角色,他的职业不过是他人生的一个部分。
听说现在的国人已经不象我们过去那样了,这是时代的进步。
长椅是绿地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我分明看到了一颗颗爱心——生者对逝者的追思,逝者对生者的眷念。----摘自水流云在地博客/
08、门前
09、长城
13、恬静
14、如此之蓝
15、安静
29、就这样崖顶、崖底忙活了好大一阵子。
该给这组照片起什么名字哪?我想到“惊艳”二字。
几乎是近于黑白二色,何艳而来?
想起一位著名的服饰学家说的一段话,
如果你去一个party(聚会),首先吸引你目光的是那些衣着鲜艳的女子,然而当你离开以后再回忆的时候,你只记得那些或者穿白或者穿黑的女子。
昨天和百合聊起水流云在,我说我真想写点什么。百合说:姐,希望你写,一定要写。
今天,冰城的天很蓝。我坐在地窗前翻看、书写。不知道远在加拿大的云在那里天是否也这样蓝,之所以看到水流云在的风光那么亲切,其实那里的季节、景色很多都和我的家乡相像的。
亲爱的云在朋友,这不是送别,这是一份深深的祈福,我们希望八年前的奇迹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