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系青年爱养蛙——摘自大家心理微信公众号

(2018-01-29 19:04:17)
标签:

熊汉忠

大家心理

佛系青年

旅行青蛙

游戏

分类: 微信公众号


01 两首打油诗

 

致蛙妈(爸)之一

 

佛系青年爱养蛙

未谈男友先当妈

二次元里千般好

不如身边有个他

 

致蛙妈(爸)之二

 

少年男女都爱花

为求发展才离家

待尝养蛙艰辛后

方知最爱是爸妈

 

02 养蛙热

 

 

佛系青年爱养蛙——摘自大家心理微信公众号


    在三次元的现实世界里,通常都是冬天看雪,夏日听蛙;而在最近一段时间的二次元世界里,雪景与蛙声竟如此和谐地同时出现,并且,动态的蛙声大有盖过静态雪景的趋势:一款简单至极甚至被诸多媒体批为极为无聊的《旅行青蛙》游戏,还没来得及由日文翻译成中文,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佛系青年、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仿佛一夜之间,无数的“蛙儿子”就如同神孕一般从天而降或破土而出,将微信和微博屡屡刷屏。这些萌萌的娃仔们的背后主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单亲蛙妈或蛙爸,她(他)们甚至连男友或女友都不曾有过,就因为养了一只萌态各异的“旅行青蛙”而瞬间让自己成了“老妈”和“老爸”。听着蛙声、看着蛙仔、想着童心与母性共存的蛙妈、蛙爸们,突然之间,眼前似乎出现了一面镜子,镜子里看到的正是当年的自己——“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呀,谁又没有年轻过呢?

 

03 点赞而不是指责

 

    蛙者,娃也,养蛙自然就是养娃了。

    可是,二次元毕竟不同于三次元:二次元的养蛙是理想,三次元的养娃却是现实。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放开二胎政策之后的第二年(2017),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与数量双双下降了:不是“我”不愿意,而是现实太残酷。

 

佛系青年爱养蛙——摘自大家心理微信公众号


    《旅行青蛙》被批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蛙”们的孤独感:独自居住、独自看书、独自出门旅游。可是,这不正是蛙妈(爸)们的现实写照吗?他们的成长经历所造就的孤独心理,又怎么能是他们自己的错呢?真心关心他们,与其指责,还不如给他们一点理解与支持。

 

 

佛系青年爱养蛙——摘自大家心理微信公众号



    《旅行青蛙》区别于其他一般游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单,似乎与佛系青年的“无欲”刚好相匹配。也正因为如此,该游戏也被诸多媒体批为“无聊”。可是,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似乎有一些不对劲:首先是,佛系青年为何还会热衷于“养蛙(娃)”呢?起码说明不是真的佛系青年,即便是佛系青年,那也是社会造成的,一味地批评与指责,只会让这些非己所愿的“佛系青年”成为真正的佛系青年;其次是,简单不正是减压之道吗?三次元里已经压力山大了,为何不能在二次元里放松放松呢?从心理层面来说,如果说以前的游戏有更多的不健康因素的话,比如:易于成瘾、诱导赌博、高额消费、暴力倾向甚至诱导杀人与自杀等,那么,这款青蛙游戏的健康成分相对来说要多很多了,比如:绿色基调的画面更容易让人放松减压、养蛙的同时也让蛙妈蛙爸们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牵挂他人、学会了理解自己的父母、学会了在旅行途中与人分享、学会了关注自己内心的小孩------,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在让蛙妈蛙爸们逐渐成长为真正的自己、甚至真正的父母吗?


 

佛系青年爱养蛙——摘自大家心理微信公众号


    曾经,整个社会对刚刚走入社会的80后充满了担心,如今,80后早就挑起了大梁;因此,对90后、00后同样也不用过分担心,个性化的他们也会有属于他们的独特成长方式。压力山大的他们,所需要的不是担心,更不是指责,而是理解,更需要的是支持。


佛系青年爱养蛙——摘自大家心理微信公众号


    因此,我更愿意给这些稚嫩的蛙妈蛙爸们点点赞,欣赏他们在二次元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养蛙,也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回到三次元的现实世界里养娃,因为,在日文里,“青蛙(かえる)”的发音与“归来”相同,在蛙儿子归来的同时——当每个人内心的小孩与真实的自我合而为一之时——蛙妈蛙爸们也就真正成长和成熟了。

 佛系青年爱养蛙——摘自大家心理微信公众号

关注大家心理 分享开心时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