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呼唤纯真与情感

(2010-12-24 10:37:52)
标签:

熊汉忠

杨玉良

复旦大学

黄山事件

社会情感

冷静与冷漠

杂谈

分类: 转载

    前段时间的复旦大学黄山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极大反响。其实,复旦大学的此次事件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所揭示的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其代表性与普遍性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深层思考。一系列见死不救、无关于己高高挂起、有关于己尽力卸责的事件,频频见诸各大媒体,只能让本已冷漠的人们更加冷漠!社会需要温情事件,社会也不缺温情事件,只是需要媒体和大众一起去贡献、去发现、去宣传。

    今天的新浪新闻登出了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对复旦大学黄山事件的回应。如果把文中的“复旦大学”换成“整个社会”也许更有启发意义。特此转发此文。

复旦校长回应黄山事件 称遇事应冷静而非冷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4日05:43  西部网
 
                      “大家要把社会上的各种批评看作是对复旦现状的不满,也要把这些批评看成对我们学校的更大期望。”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  
 “大家要把社会上的各种批评看作是对复旦现状的不满,也要把这些批评看成对我们学校的更大期望。”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
 

  作者 早报记者 韩晓蓉

  一起因去黄山探险迷路而引发的“黄山门”事件,激起了网友对复旦学生的质疑和谴责,也将百年名校复旦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发一周以后,12月21日下午,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和学生委员会代表大会的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了零距离交流,首度公开评论黄山事件:“我希望大家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我们应当遇事冷静,但是不应当遇事冷漠。”

  校长主动提及黄山事件

  12月13日,主要由复旦大学生组成的探险队在黄山探险时迷路,24岁的黄山市温泉派出所民警张宁海在护送登山者走出危险区时坠崖身亡,网络、媒体和公众纷纷质疑队员对民警牺牲过于冷漠,而这一事件在复旦校内也激起了巨大反响, 绝大多数学生都很震惊,纷纷表示了哀悼。

  12月21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和学生代表第一次近距离地就学校发展和学生事务的话题展开“头脑风暴”,杨玉良校长主动提及了最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的黄山事件。

  杨玉良表示:“关于这次的黄山事件,我希望大家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我们应当遇事冷静,但是不应当遇事冷漠,冷漠就是无论事情跟你个人关系大不大,你都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直至突破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底线。人不是计算机,人是有情感的,人做任何事都会带着情感,而所有的情感都必须在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之上。但是要知道,情感不是情绪,情感是在公共道德条件下应该拥有的类似于亲情、友情等的真情实感。如果你丧失了情感,你就会用一些貌似理性的态度掩盖了你真正的判断力,你就会变成一个冷漠的人。”

  对复旦的现实并不满意

  杨玉良坦言:“我对复旦的现实并不满意。我们有优良传统,大家看看五六十年代,甚至三四十年代的复旦就可以知道;但是由于市场大潮的大背景,我们在精神层面是有所下降的。 这些年来,我们学校里,包括学校的教师、领导、学生,变得越来越世俗,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复旦大学应该有一个精神风格上的转变。大家要把社会上的各种批评看作是对复旦现状的不满,也要把这些批评看成对我们学校的更大期望。谈到精神层面的培养,我想说,真正的学者首先在道德上应该是纯真的,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也应该首先让自己的思想‘纯真’起来。”

  重新审视大学各种活动

  杨玉良自我反思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大学里的各种活动。我一直要求团学联、辅导员,包括社团要审视自己平时的各种活动,要考虑举办这个活动对培养学生有什么意义。我们搞各种活动,首先要审视培养学生什么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不要在学生里头灌输一种思想:想方设法去当官、去投机,如果学生中的选举也和社会上一样,胡乱拉票、行贿,那这对学生是一种伤害。”

  网络传播要先思考利弊

  此次的复旦黄山事件,网络在传播消息以及表达网友不满方面,表现出了极其强大的力度,杨玉良说:“网络是一个现代工具。我不评论好坏,我把其当作一种技术,大家知道技术是双刃剑,比如核能,在一个技术主义盛行的时代,成功率在提高,你搞一个导弹我搞一个反导弹,纯粹是技术主义,忘记了人类世界里还有精神和人文。”

  他呼吁说:“请大家在使用各种技术手段的时候,认真思考其利弊。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成为不让社会误导走上歧途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