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中国心理学元年:地震、奥运、心理

(2008-08-20 14:17:22)
标签:

心理学

汶川地震

北京奥运

中国心理学元年

杂谈

分类: 减压随笔

    在中国,心理学从来没有象今年一样倍受公众关注!尽管中国心理学的服务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公众认可和完全接受的程度,但毕竟开了头,人们知道了心理学真的是有用的,是跟自己有关系的:不仅对别人有用,更对自己有用;不仅跟专业人士有关,更跟自己本人有密切关系。因此,虽然现代心理学进入中国也有几十年历史了,但从严格意义上讲,2008年也许才真正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心理学的开始,甚至把今年称为中国心理学的元年都不为过。当然,这还得多少年后用事实来加以验证。

   因为汶川地震,成千上万的心理学者或通过组织或通过个人涌向四川,纷纷为灾民提供服务。因为媒体报道、领导人强调,一时之间,人们知道了“心理干预”、“心理救援”、“心理援助”等以前似乎不曾听过的心理学名词。知道了心理学还能这样帮助人。可惜的是,这其中也有太多的心理学者或打着心理学家旗号的人,或因为水平所限,或因为动机不纯,使得好心帮倒忙的情形在整个心理救援过程中时有发生。因此,震后整个的心理救援效果现在还很难评价。

    因为北京奥运,人们又似乎“一下子”知道了“心理素质”的重要与“心理压力”的影响之大。可以说,所有的奥运金牌获得者的心理素质都是相当优秀的;而在比赛中因为发挥失常而导致“意外”丢失金牌的运动员,不说百分百,至少十之八九是因为心理素质不过硬、没有很好地应对压力而导致的。事实上,许多的运动员都有心理辅导员,或者有专门的心理学专家队伍在指导一些体育队伍,而在此届奥运会的电视转播过程中,多名主持人也多次提到心理辅导,甚至邀请心理学家作为嘉宾一起评论比赛,由此也说明了心理学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实际上,人生或生活本身本来就是一场一场的比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