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燕博士育儿观点 | 
一天,2岁的女儿咳嗽,我让她吃药,她郑重其事地说“你让我吃药,我会哭的!”我感到很惊喜:小家伙进步了,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了。从出生开始,孩子天生就具备三种基本的情绪:高兴、恐惧和愤怒。当孩子不会说话时,他们只能以行动来显示自己的情绪:高兴时开心大笑、手舞足蹈;愤怒时大声喊叫、又踢又跳……等到孩子的思维、语言能力等逐渐发展,到2、3岁时他们开始能够认识到某种情绪的起因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感受。在让女儿吃药的例子中,女儿能够那样表达说明她已经对这个“哭”有了一定认识:她理解了“哭”是“吃药”引起的,这有助于今后她对这种情绪的控制。
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非智力因素中,情绪的自我认识和调控能力是重要内容之一。有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的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研究发现良好的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能够使人们:
l 
l 
l 
l 
而具有较好的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的儿童也具备这样一些优点:
l 
l 
l 
l 
l 
l 
父母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情绪认识、表达和调控的能力,为孩子的全面、成功发展做一些“感情投资”。
虽然情绪是一种内心体验,但孩子的情绪是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左右的:刚刚还在兴致勃勃玩录音机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不能准确地把磁带放入机器而感受到挫折并愤怒地哭叫。情绪又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包括愉快、兴奋等,消极的情绪包括忧愁、伤心、愤怒等。不论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都需要适度的宣泄和调控,使自己经常保持一种愉快的心境。其实孩子不用成人教就知道如何宣泄自己的情绪:高兴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自己熟悉的儿歌,并配以舞蹈动作;伤心时他们以哭来表达、宣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学会了在不同的情境中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幼儿园里,为了获得称赞和避免批评,孩子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而回到家中,孩子会毫无顾忌地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由于处在完全放松的环境中,他们有时甚至会借题发挥,为一些小事跟父母大哭大闹。
幼儿对情绪的认识、表达和调控能力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对3岁前的幼儿进行情绪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掌握有关情绪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呢?下面是一些小技巧:
给不同表情的脸贴上名字
如果看到一张笑脸(不论是在电视里、图书上或是生活中),告诉孩子“他一定很高兴”。你还可以收集报纸或杂志上一些典型的面部表情图片,告诉孩子每种表情代表的情绪,并编一些故事来和孩子玩“情绪的游戏”。
给孩子的情绪命名
当孩子出现某种情绪时,帮助他说出这种情绪,例如“你现在一定很伤心,因为你哭了”或“我看到你玩滑滑梯时很开心”。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情绪发生的原因。
表达你自己的情绪
对孩子说出你的内心体验,例如“我很自豪,我完成了这项工作”或“外面下雨了,我们不能出去玩了,我不高兴”。
当你用语言表达孩子的或自己的情绪时,一定要做到诚实和清晰。例如,孩子说他很生气时,不要试图告诉他“你不应该生气”;如果你正在因为孩子做错了事而批评他时,不要中途离开忙别的事,这会让他觉得你好像并不是真的生气,这种矛盾的信息会给孩子造成混乱。不要对孩子使用讽刺的语言,带有嘲讽地说他“你可真能干啊”会使他迷惑不解。
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述
如果孩子正在学习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你就要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情绪体验,不论是对外出游玩的期待还是对医院的恐惧,都请你留出时间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述。孩子获得表述内心体验的机会越多,就越有利于发展他对情绪的认识和调控能力。此外,当孩子拒绝去医院时,最好不要对他说“没什么,打针只疼一下就好了”;可以这么说“我知道,孩子都怕打针”。让孩子明白他对打针产生的恐惧是正常的,而不存在对与错或应该不应该的问题,使他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不自信,影响他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加载中…
加载中…